当前位置: 报价大全-汽车频道 > 行业评论 > 汽车反垄断为何乱象丛生?

汽车反垄断为何乱象丛生?

来源:国际商报 2014-09-19 09:27

何仑

上周奥迪、克莱斯勒被罚,奔驰、保时捷被报“顶风加价”,汽车业反垄断高潮迭起,同时也是乱象丛生。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小季和老边试图对其进行梳理。

导语

上周奥迪克莱斯勒被罚,奔驰保时捷被报“顶风加价”,汽车业反垄断高潮迭起,同时也是乱象丛生。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小季和老边试图对其进行梳理。

小季:奥迪克莱斯勒被罚,都是因为违反《反垄断法》第十四条——“固定向第三人转售商品的价格”,和“限定向第三人转售商品的最低价格”。但有关部门没有说厂家和经销商为什么要达成这样的垄断协议,我通过各种渠道打听厂家和经销商这样做的动机,但当事方打死就是不说。您怎么看?

老边:就像一个人被判刑,但他的犯罪动机却成了国家机密,这肯定不是正常现象。

就这两个案例来说,了解当事人的违法动机至关重要。因为,同样的行为,如果能够被证明属于《反垄断法》第十五条所说的“七种情形之一”,是可以豁免的。问题是相关的信息密不透风,人们只能猜。但猜是猜不出真正的是非的,而是非不明,厂家和经销商就没法以此案例来衡量自身行为的合法与非法,除非你明确说明,《反垄断法》第十五条的豁免规定实际上已经废了,所以,只要是这类行为,无论什么原因,都该罚。特别是克莱斯勒,前脚因为“低价倾销”,吃了15%的惩罚性关税,后脚又因为“限定向第三人转售商品最低价格”,被罚了3000多万。问题是,如果克莱斯勒不限定最低价,经销商低价竞销,会不会又招来新一轮的反倾销惩罚性关税?这事要有个说法,否则,厂家和经销商就会无所适从,加大运营成本。

小季:缺乏透明度是目前反垄断中争议最大的问题。

老边:浙江保险业搞车险垄断,去年12月被发改委罚了1.1亿,直到今年9月2日才对外公布处罚责任书,而且出台的时机也很微妙,难免让人对其执法的透明度产生质疑。

其实,反垄断缺乏透明度是个老问题。三年前,北京奔驰限制经销商出售产品最低价格和跨区销售的“双限”案,作为汽车反垄断第一案递交给了发改委,曾经轰动一时,争议也很大。但后来,这个案子消失了,黑不提白不提了。当时的背景是,奔驰经销商之间的价格战、收购与反收购之战打得一塌糊涂,包括消费者在内的多数利益相关方都受到损害,所以,人们有理由认为,发改委之所以对北奔网开一面,正是因为“双限”是为了结束这种局面,属于可以豁免的“七种情形之一”。这相当于给其他厂家和经销商吃了一粒定心丸——只要跟北奔的情况类似,或属于“七种情形”中的其他情形,就可以放心做“两限”。但到了今天,不管什么原因,只要是“两限”,就该罚,于法于理都说不过去。

试想,如果当初公布了北奔“双限”和浙江保险业车险垄断案的调查和裁定结果,今天的情况恐怕会大有不同。

所以我一再说,反垄断的透明度至关重要。所以,发改委应该公布这两个案例的详细信息,一方面是为了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防止寻租、腐败;另一方面是为让所有厂家和经销商从中吸取经验教训,重新确立自己的行为准则,促进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造福消费者。

小季:现在的情况是,厂家、经销商、消费者和媒体都找不着北了。

比如,奔驰下调了售后保养价格,但汽车流通协会说“保养价格的调整什么时候轮到奔驰来宣布了?”认为本应由4S店自主定价,现在却让车企越俎代庖了。最近,我们调查了一些豪华品牌售后服务的价格。奔驰宝马售后保养A、B套餐的价格是厂家统一制定的,也比较低,经销商报价差别不大。但换轮胎的价格就乱了。厂家都说轮胎是经销商自主进货、自主定价,由于进货渠道不一样,成本不同,所以价格不同,厂家不干预,除非存在欺诈行为被投诉。但经销商却说“轮胎价格是厂家统一制定的”,而实际上,以奔驰C260为例,从北京四家经销商得到的每条轮胎报价是,最低1437元,最高2200元,差价高达700多元,工时费最低223元,最高400元差了将近一倍;再看奥迪A4L 2.0T,轮胎最低1570元,最高近2000元,相差400多,工时费最低76,最高150,差了一倍。厂家“统一制定的价格”在哪?对消费者来说,是有厂家统一指导价好呢,还是没有好?由厂家统一售后服务指导价算纵向垄断,同一品牌的经销商之间自行联手统一价格算横向垄断?(参见《汽车反垄断:售后服务谁来定价?》http:///news-1080721.html)

老边:汽车之家上一位名叫时大彬的网友说:沃尔沃“4S的管理跟渣一样,跑5家店,一样的项目,每家店的保养价格都不一样。电话投诉沃尔沃中国,回复就是你们自己协商解决!”其实沃尔沃只是不想顶风作案。

小季:说到顶风作案,最近有媒体报道说,在反垄断高压下,奔驰保时捷经销商“顶风加价”,背后有厂家操纵。可实际上,经销商卖车加价,厂家拿不到一分钱,操纵加价要冒吞下反垄断巨额罚单的风险。一位厂家人士私下说,经销商加价,如果我们制止,经销商告我们“固定向第三人转售商品的价格”,又要涉嫌纵向垄断啦,那不是作死吗?

还有媒体报道说“车企虚假降价敷衍发改委”,“进口车降价后依然远高海外”,“豪车降价口惠而实不至”。说的现象或许都没错,关键是价格降成什么样才算合理?是市场说了算还是发改委或媒体说了算?都搞不懂了。

此外,厂家向经销商发出的商务政策、通函、资讯、通知等“形式上的单方行为”,以往一直是业界惯例,现在也涉嫌垄断;一方面呼吁不要“误伤”自主品牌,担心“挤压自主品牌的生存空间”,另一方面又说反垄断没有专门针对外资企业,“不是保护民族企业”;说进口车品牌独家总代理就是垄断,那国产车独家总代理算不算垄断……等等,真是乱象丛生。

您认为造成这种乱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老边:主要是制度设计缺陷造成的。不少人说汽车流通业垄断现象的根源是《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且不论这种说法对不对,《办法》不是政府制定的吗?不只是《办法》,你仔细研究一下国务院2007年颁布的《商业特许经营管理条例》,还有一些地方政府基于《条例》制定的《商业特许经营合同范本》(参见《特许经营在反垄断法上的豁免》、《反垄断法视角下的特许经营问题研究》和《特许经营中的反垄断法问题》),按现在的反垄断逻辑,其中一些条款都涉嫌违法,且不可豁免。可《办法》和《条例》都废了吗?没有。以往厂家和经销商按《办法》、《条例》行事,现在说是违法,可《办法》和《条例》既没有废除,也没有修改;《反垄断法》第十五条豁免规定貌似无用,却没有被删除;有人说《办法》违背《反垄断法》,也有人说《办法》、《条例》都与《反垄断法》有衔接,能兼容。

所以,制度设计与解读的混乱,是乱象丛生的主要原因。你可以参考一下马宇先生的两篇博文——《汽车垄断暴利是如何形成的?》和《汽车垄断暴利是如何瓜分的?》(http://.com/;http://.cn/s/articlelist_1037078152_0_1.html),讲的主要也是制度建设问题。所以要真正做好反垄断,前提是要搞好制度建设,把各种法规和政策理顺,形成一套新的、透明的、有利于企业良性竞争的游戏规则,另外,现在的反垄断机构一方面掌握对企业生死攸关的项目审批大权,另一方面又具有调查、起诉、审判的全套反垄断职能,这种状况也要改变。在新的机制和游戏规则没有建立起来之前,反垄断要特别谨慎,否则就会引起混乱,加大利益相关方的经营成本,使市场萎缩,最终损害消费者的利益。(《国际商报》2014/9/18)

文章标签: 反垄断 车价 责任编辑:林垚
0条评论

推荐阅读:

玛莎拉蒂自查应对反垄断 将公布调整举措

玛莎拉蒂自查应对反垄断 将公布调整举措

近一段时间中国相关管理机构开展陆续对一些豪华汽车企业展开反垄断调查,并认定一些企业存在垄断行为将给予严厉处罚。这一举措也给超豪华汽车品牌敲响了警钟。玛莎拉蒂大中华区传媒副总监许波女士向网通社表示:玛莎拉蒂中国正在就反垄断内容积极开展自查。有业内专家分析称,国内超豪华品牌或将迎来一轮主动降价潮,以应对中国官方的反垄断调查

李纯 2014年08月13日
豪华品牌进口车-将陆续降价 应反垄断调查

豪华品牌进口车-将陆续降价 应反垄断调查

进口车因为配额制度等历史原因,在国内售价与外海同售车型,价格差很大。尤其是豪华品牌进口车多为大排量车型,因为超过4.0L排量车型,再有多付40%的消费税,在多重原因下,豪华品牌的进口车中外价格差异最为明显。近日国家发改委、交通部、商务部等多部委联动对汽车行业进行反垄断调查,调查对象包括几乎包括所有一线品牌汽车企业。各车企也对该情况进行研究,未来豪华品牌进口车型将出现陆续价格调整的态势。 今年5月发改委价格监督检查与反垄断局已经开始进入一线市场进行反垄断调查活动,并且约谈了多家相关汽车企业负责人。据笔者了解各家车企对此情况都高度重视,但是否进行价格调整都观望态度。7月25日捷豹路虎中国宣布了对旗下3款车型路虎揽胜加长版5.0 V8,路虎揽胜运动版5.0 V8以及捷豹F-TYPE敞篷版全系车型,成为首个响应反垄断调查进口车价格调整企业。据网通社首席评论员何仑表示:从中国汽车市场价格发展趋势看,国产车型与海外市场的售价已经基本持平,非豪华品牌进口车型,抛除25%的关税,价格也日趋接近。从长期看各豪华品牌的车型售价也将调整到一个合理范围。捷豹路虎首个响应反垄断调查,在华进行价格调整,对其它汽车企业起到了带动作用。 捷豹路虎中国今年上半年销量增长48.5%,在排名前四的豪华品牌中销量增幅排名第一,而其奥迪、奔驰、宝马目前都已进行了本地化生产,也就是说在排名前四位豪华品牌中捷豹路虎进口车型比重是最高的。行业专家普遍认为,首批调整进口车价的企业,应该是进口车比重较低的企业,这样对企业利润营销较低。捷豹路虎在销量高速增长情况,在进口车领域首个进行调价也表现了汽车社会责任的高度重视与中国市场长期耕耘的决心。捷豹路虎大中华区总裁高博先生表示:“此次价格调整体现了捷豹路虎一贯秉承的 “客户至上”理念,我们将竭尽所能与经销商伙伴一道为中国消费者提供最优质的售前售后体验。” 捷豹路虎与中国本土厂商奇瑞汽车合资的国产车型,将今年底正式下线,这将有助于其对中国消费者需求做出更灵活迅速的反应。 据网通社了解国家发改委价格监督检查与反垄断局反垄断调查二处对捷豹路虎积极配合反垄断调查,并且第一个进行价格调整的企业给予了积极评价,反垄断局反垄断调查二处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欢迎像捷豹路虎这样的国际汽车品牌能够主动进行整改的做法,也希望其他企业都能够对自身经营行为进行合规性审查,积极采取措施,共同推动中国汽车行业的良性发展。”

徐翀 2014年07月28日

预约试驾

微信、QQ、支付宝扫一扫手机阅读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