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5日上海大众宣布旗下POLO和途安的指导价下调8000-10000元,推倒了2015年汽车市场降价潮的第一张多米诺骨牌,迄今至少已有3家主流合资企业跟进。这轮降价的特点是什么?会不会形成2004年以来规模最大的降价潮?
导语4月5日上海大众宣布旗下POLO和途安的指导价下调8000-10000元,推倒了2015年汽车市场降价潮的第一张多米诺骨牌,迄今至少已有3家主流合资企业跟进。这轮降价的特点是什么?会不会形成2004年以来规模最大的降价潮?
小季:这轮降价中厂家采用的手段五花八门,上海大众直接降低指导价,长安福特宣布到4月30日前赠送主力车型购置税,北京现代推出了全系车型2年免息政策,一汽-大众启动“质惠双重礼 到店更惊喜”全系钜惠活动。您觉得那种手段最好?
老边:当然是下调指导价。这是最直观、最透明的做法,给出价格信息非常明确,便于消费者选择;而且,POLO和途安都是所在细分市场的主流车型,它们降价,意味着重新划定了细分市场的价格标杆,消费者会拿它来衡量竞品,所以竞争对手也会有所动作,如果价格普遍下降,这个细分市场就会下移、扩张。当然,降价只是一个方面,降幅是否足够,是不是能进入更多消费者的购车预算,还有待观察。
小季:长安福特赠送购置税的做法也很有创意。
老边:这年头人们喜欢玩创意,但最好别忘了,消费者要的是实惠。赠送购置税意味着车价降了8.5%,而在很多4S店里,福克斯早就有1.5-4万元的降价,嘉年华最高降2.90万,翼博是2.65万,翼虎是3.35万,降幅都超过了相应车型指导价的8.5%,问题是车主必须按指导价购车,才能拿到8.5%的购置税补贴,实际上还不如4S店原有的优惠大。上易车网看一下“降价”栏目,就会一目了然。当然,赠送购置税能把消费者忽悠到4S店里,也算成功,至于消费者把账算清楚了以后会怎么样,那是另一回事。还有,4月30日优惠期结束了以后该怎么办?再宣布降价可能就没有先手效应和利处了。
小季:豪华车市场更有意思,谁都没宣布降价,也没有官方公开的促销措施,可经销商那里都在降价促销。主流高档B级车起价早就降到了21万元左右,比指导价低30%左右;C级车降价10万元左右是小意思;A级车降幅最大也有30%。价格战都在暗处打,这是为什么?
老边:主要是要面子,怕公开降价会丢了品牌价值。这种顾虑不能说毫无道理,但也的确比较夸张。10年前有记者问:奥迪降价了,为什么宝马不降价?华晨宝马高级副总裁方志勇回答说:“宝马在全世界都不降价!”这招来了媒体的非议,后来宝马还是宣布全系车型大幅降价,销量才开始一路猛增,到今天品牌价值不降反升。
实际上,以今天豪华车市场的状况,宣布降价并不丢人,毕竟,一是终端销售价和指导价差距过大已经是“老常态”,降价不过是承认早就摆在那里的现实而已;二是中国市场豪华车价格比中档品牌同级车型价格要高出50%左右,远远大于欧洲市场的15%,这并不正常,降价不过是向成熟市场看齐,回归汽车品牌本身的价值而已。
还有就是一季度豪华车销量增幅进一步缩减,要想扩大需求,像以往那样偷偷摸摸降价,恐怕就没多大用处了。因为一般的消费者不会像你那样一天到晚盯着价格,四处搜罗降价信息,他们往往是要买车或换车时才会关心价格,但得到的信息往往很不对称,你一个高高的指导价摆在那里不变,预算够不上的消费者看了一眼就可能没了进一步的兴趣。所以,还是前面说的,你必须给市场一个明确的价格信号,比如,高档A级车的起价现在是16万元,B级车是23万元,C级车是30万元等等,让更多的消费者感到,他已经够得着了。这样,高档车的用户群和需求就会大大增加(参见《豪华车主动降价是最不坏的选择》)。
小季:但这样大幅度降价会不会让厂家承受不起呢?
老边:实际价格已经降了两年多了,也没看到有谁说我受不了,要退出了。
从成本上看,这些年随着市场的增长,豪华车国产化的成本也在不断下降,特别是奥迪、宝马和奔驰,国产化的水平、规模和成本都有很大优势,有足够的实力重塑豪华车价格体系。它们当中谁先动手,谁就将占有先手之利,也会赢得喝彩。
小季:谁最有可能先动手?
老边:可能是奥迪,也可能是宝马。当然,它们降了,会给第二、三阵营的豪华车造成巨大压力,但竞争就是这样。另一方面要是大家都公开降价,以前买速腾的人够得上A3了,买帕萨特的人够得上3系了,蛋糕就会做大,带来更多用户,也会带来更大的规模经济,从而进一步降低成本,这对其他豪华车品牌来说也是机会。
另外,现在中档品牌开始降价,豪华车市场底座的支撑更虚了,豪华车降价才是因势利导,还能减少和经销商之间就给不给补贴、给多少补贴等问题的争斗。
小季:2004年南北两个大众联手降价,重塑了市场。这次降价潮结果会怎样?
老边:上次大降价是迫于车市寒流,但当时的南北大众成本很高,只能是霸王硬上弓,结果2005年大众的中国业务出现亏损,后来靠以3年内降低成本40%为目标的“奥林匹克计划”,一系列本土改造的新车和同步引进的新车,才回归霸主。如今,南北两个大众盈利状况不错,主要竞争对手也都有实力打一场价格战,一季度轿车销量同比下降0.36%,而主流厂家的产能还在释放和扩张中,此外,自主品牌在SUV市场上攻城略地,合资品牌的SUV产品线还不够长、不够丰满,暂无足够的实力应对,加上跨国公司全球竞争激烈,中国市场压力山大,所以,合资企业开打价格战,以保住市场份额,已经是必然选择。
价格战的结果会进一步打压自主品牌的生存空间,特别是在轿车市场上。随着合资企业SUV产品线不断扩张,并开始向下走,SUV市场的竞争也将更加激烈。总之,自主品牌必须抓紧了。(国际商报 2015/4/16)
微信、QQ、支付宝扫一扫手机阅读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