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氪与吉利汽车合并,旨在打破各自为战的局面,“一个吉利”一致向前。
导语网通社观察 5月8日,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简称“吉利汽车”,股票代码:0175.HK)突然宣布将收购极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极氪”,股票代码:NYSE: ZK) 剩余股份。交易完成后,极氪将从美股退市,与吉利汽车完成合并。
很多感到震惊、突然,毕竟领克合并至极氪也不过“前一阵的事”,根据当时吉利发布的官方规划,也没有显示出后续更大的合并动作?这次突发合并背后,是不是有更多“故事”?于是各种猜测版本也在坊间流传。
对于外界的各种不解,似乎都在吉利管理层的预料之内。5月15日,在宣布要私有化极氪之后一周之后,吉利汽车在一季度业绩发布会上,正式解释了此次合并背后的原因。
一句话总结,即:从吉利控股集团战略到内部整合协同具体执行过程中遇到了问题,因此,极氪与吉利汽车的合并成为必然。
官方回应省流版内容如下:
1.吉利为什么一定要推动内部品牌合并?
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复杂的经济环境,吉利汽车需要改变过去品牌小而散、散而乱的形象,进行深度整合,凝聚资源以增强竞争力,从而在竞争中获胜。
2.极氪与吉利汽车为什么突然合并?
第一,吉利汽车与极氪分别在不同资本市场上市,管理团队独立,导致整合过程中沟通成本高、效率低。合并后,可消除沟通障碍,提升沟通效率,进而提高整体协同效益。
第二,吉利和极氪各有自己的员工激励机制,导致在整合过程中存在利益不一致的问题。合并后,可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避免各自为自己所在公司争取利益倾斜的情况,从而提升整合效果。
3.极氪与吉利汽车合并后会有哪些变动?
合并后将形成统一的管理架构,在研发、采购、制造、人力、财务、法务等中后台工作上最大限度地协同,以实现生产降本、研发优化、管理增效等目标,进一步提升效益。
在交易完成后:
李东辉将出任吉利控股集团副董事长,负责董事局日常工作管理和集团投融资管理,并在资本运作、重大对外合作项目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安聪慧将出任吉利控股集团CEO,全面负责吉利控股集团运营管理工作。合并完成前,安聪慧仍担任极氪科技集团CEO。
桂生悦仍担任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0175.HK)行政总裁(CEO)及执行董事。
淦家阅将出任合并后的吉利汽车集团CEO,吉利汽车集团将下设吉利银河事业群和极氪科技事业群。淦家阅仍担任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0175.HK)执行董事。
另外,为培养年轻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戴庆已于2025年3月29日被任命为吉利控股集团轮值总裁,向吉利控股集团CEO汇报工作。
破除阻力,回归“一个吉利”的决心
从吉利高层的回应中,我们不难看到,极氪私有化退市、与吉利汽车的合并的确是“突然”的,和几何并入银河、领克并入极氪不同,并非在《台州宣言》发布之后的既定规划,而是在进入2025年开始深化整合智能辅助驾驶和智能座舱的过程中,发现了新的问题,“一个吉利”的整合遇到了阻力。
从桂生悦简短的回应中,能够总结出问题集中出现在两方面:
一是沟通成本增加。
“虽然是内部整合,但也必须依法合规进行,整合牵涉到了两家独立的上市公司,在整合过程中,有许多事情都要通过各自的董事会或股东大会批准,这就大大降低了整合的效率,延长了整合的进度,同时彼此沟通的成本也非常高。”桂生悦表示。
二是利益不一致的问题。
“吉利汽车和极氪各有自己的员工激励机制,这就产生了大家利益不一致的问题,所以各项整合工作表面上可以完成,但在实际运营过程中一定会出现各自为自己所在的公司争取利益倾斜的情况,这就会让整合的效果大打折扣。”桂生悦进一步说道。
在吉利集团的管理层看来,随着公司业务持续发展、整合的深入,上述两方面问题一定会越来越严重,这两大问题最终都会影响“一个吉利”的战略执行效率。
因此,要想从根源上解决这些问题,最彻底的方法就是让吉利汽车和极氪科技两家公司整体合并,回归“一个吉利”,才能真正达到整合的目的。
在《台州宣言》的战略之下,吉利内部自上而下推动的整合,在此也有了对汽车主业大梳理的意味,或许在整合前公司内部都并未意识到业务之间、研发与制造、销售之间存在的冗余、卡点问题有多大,但从吉利高层遇到问题、迅速解决问题的速度上看,回归“一个吉利”的决心不容置疑、不容卡顿。
因此,极氪与吉利汽车的合并,的确突然,但也实属必然。
《台州宣言》战略见效,吉利汽车一季度业绩起飞
在业务整合的影响下,吉利汽车2025年一季度业绩尤其是新能源业务实现爆发,体现出五大亮点。
一是销量创历史新高。
一季度吉利汽车销量70.4万辆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48%,已完成全年271万辆销量目标的26%,销量目标完成率居行业前列。
吉利汽车一季度总销量达70.4万台,这个表现超过了2024年第四季度。按照市场规律,由于政策因素、促销加码等综合因素叠加,一般来说车企每年四季度的销量都要高于来年一季度的销量,但今年第一季度吉利汽车实现了季度环比的增长,不得不说在业务整合之后加强了品牌市场实力。
二是新能源车实现爆发式增长。
吉利新能源产品(含吉利、领克、极氪)在第一季度销量达33.9万辆,比去年同期增长135%,国内新能源渗透率超50%,稳居新能源品牌第一梯队。这也进一步体现出吉利汽车在新能源转型方面的驱动力。
三是在燃油、新能源领域强大的综合能力。
不管在新能源车市场还是在燃油车市场,吉利都已打造多款爆款车型,在当今中国汽车市场实属不易。
具体看,银河星愿1至3月交强险数据为8.15万台,这个数字在中国乘用车市场全品类排名第3,与第1名只有3000台的差距,而到了4月底,1到4月星愿总量已达到12万台,成为中国乘用车市场全品类口径单款车的第1名,为银河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星越L1一季度终端交强险数据为5.73万台,在中国燃油车大幅下滑的市场局面下,星越L稳居自主品牌燃油车终端销量第1,这也充分说明吉利汽车在全面发展。
在吉利汽车相对较弱的海外市场,吉利旗下产品也在各自细分市场积极突破。比如,极氪009自去年底开始进军海外市场,在过去的几个月,在香港、马来西亚、泰国等地连续几个月都是登顶豪华MPV的销量榜单。在马来西亚市场,银河E5一款车的表现就优于其他竞争对手多款产品的总和。
四是“智能吉利2025”收官,吉利汽车已成为全球唯一完成全域AI智能化布局的车企。
“这些工作的完成对吉利而言,为吉利成为具备强大制造能力的智能科技公司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桂生悦表示。
五是盈利能力增强。
一季度吉利汽车实现营业收入725亿,同比增长25%。归母净利润56.7亿,同比增长达264%。其中,吉利汽车第一季度毛利总额大幅提升至114亿元,毛利率达15.8%。
实际上,在2025年农历春节后(二月份开始),中国汽车市场的价格战依然非常猛烈,但从一季度财报表现看,吉利汽车的核心盈利能力依旧在持续提高,这也更反映出吉利这场从2024年开始持续进行深度整合所体现出的成效。
补足短板,吉利的调整触角延伸至海外布局
尽管吉利被视作当今中国汽车市场最均衡、综合实力最强的自主品牌,但也仍有不可忽视的短板——吉利的海外表现。
这一点也在说明会上被多次提到。
从数据上看,吉利集团2025年一季度累计出口销量89953辆,其中不乏银河E5、领克08 EM-P等明星车型在海外征战。但在吉利高层看来,出口销量应该有更强劲的增长态势。
“吉利汽车一季度新车出口总量为与去年同期相比,总量虽没有下滑,但却没有显示出强劲的增长势头。核心原因是海外市场变化比较快,我们对海外市场的调研方面显得不足,反应比较慢,公司资源对出口的支持力度也不够大。”桂生悦表示。
(银河EX5二季度将进入东欧、菲律宾、越南、墨西哥、巴西等多个新市场,为吉利海外销量提供新的增长点)
实际上,目前吉利品牌在中东、亚太、非洲、拉美、欧洲等地区都已有战略布局,在沙特、澳大利亚等重点市场推出10款高价值车型。截至3月底,吉利全球销售与服务网点已覆盖86个国家超900个终端。
桂生悦尤其提到,吉利在新能源的大众化产品出口方面将加强布局。“银河E5现在只有这一款车在销售,虽然在已销售的地区表现非常出色,但毕竟还没有开始大范围的销售,新能源大众化的出口种类也显得不够多。”桂生悦指出。
找到了原因就找到了希望。
吉利也将补足出口短板作为下一阶段的重点工作,将从调整海外销售组织架构、增加产品研发人员方面做起。与“一个吉利”思路一脉相承的是,在海外,吉利也将着力解决各平台各自为战的局面。“我们也要快速建立起快速的反应机制,这样可以及时地推出海外市场的适销产品。”桂生悦表示。
微信、QQ、支付宝扫一扫手机阅读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