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汽奥迪三重硬核体系铸就安全之车:生产、电池、测试。
导语网通社观察 在当下汽车行业,电池安全、自动辅助驾驶安全以及主被动安全等各类安全问题频发,时常在我们身边发生,相关消息不绝于耳。特别是小米SU7高速碰撞爆燃事故,犹如一记重锤,给整个行业内外都敲响了警钟。
在汽车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当消费者挑选车辆时,“安全”无疑是他们最为核心的考量因素。那么,一款安全的车,究竟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过去,“安全是最大的豪华”被广泛提及,但真正将安全融入品牌基因、贯穿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车企却少之又少。奥迪,作为拥有百年积淀的豪华品牌,用行动给出了答案:安全不仅需要顶尖的制造工艺、创新的技术方案,更需要不计成本的严苛验证。
生产安全:匠心藏在看不见的细节里
一汽奥迪对安全的追求,从生产环节的每一处细微之处便已彰显。从冲压工艺,到焊装技术,再到材料及设计冗余,即便这些环节不易被用户直觉察觉,一汽奥迪仍旧保持精益求精的态度。
一汽奥迪冲压车间采用全球领先的伺服压机生产线,零件需经过拉延、修边、冲孔翻边等六道工序成型,而其他品牌普遍仅用四道工序。这种复杂工艺确保车身零部件精度更高,例如机盖与翼子板间隙严格控制在2-3mm,而部分新势力车型间隙超过5mm且不均匀。同时,双面镀锌钢板与涂装防腐工艺的结合,可实现“3年无腐蚀,12年不锈穿”的耐久性。
焊装车间自动化率高达93.8%,配备1123台德国KUKA机器人。车身大量采用激光焊接技术,与传统点焊相比,焊接点更密集,车身强度提升30%,确保碰撞时不易变形断裂。锐棱技术的应用更体现了奥迪对细节的执着——通过特殊模具工艺打造锐利车身棱线,虽增加一倍工时与成本,却成就了奥迪标志性的硬朗造型与结构稳定性。
一汽奥迪车身采用钢铝混合结构,结合铝合金保护框架与纤维加固底盘设计(如Q6L e-tron),在轻量化与刚性之间实现平衡。这种“过剩冗余”的设计理念,确保车辆在极端条件下仍能保持安全性能。
冲压工艺,精准至毫米级的苛刻;焊装技术,激光焊接提升30%车身强度;材料与设计冗余,为安全叠加冗余投入。在一汽奥迪工厂,每一个车间,每一道工序,都承载着奥迪对品质的坚守和创新的追求。
电池安全闭环:从防撞框架到热失控“灭火器”
在新能源时代,电池安全成为用户关注的核心。一汽奥迪通过结构防护、热失控管理等多重技术手段构建全方位防护体系。
一汽奥迪通过结构防护,对电池进行物理隔绝危险。其中,一汽奥迪Q4 e-tron电池模组配备独立铝合金保护框架,结合特殊冷却系统,抵御碰撞与挤压;一汽奥迪Q6L e-tron电池组置于座舱下方,采用托梁固定设计,上下壳体均为铝合金材质,兼顾强度与轻量化,同时避免侵占车内空间。
再者,一汽奥迪利用热失控管理来阻断连锁反应。电芯间填充陶瓷隔热阻燃材料,防止单一电芯热失控引发蔓延。防爆阀朝下设计,结合水冷板泄压槽,确保高温高压气体向非乘员舱方向排放,为驾乘者争取逃生时间。通过穿刺试验(5分钟内无明火)、火烧试验(明火烘烤后无自燃)等极限测试,验证电池极端工况下的安全性。
此外,一汽奥迪还对电池进行了远超国标的197项严苛测试实验。以Q4 e-tron为例,其电池包需通过197项测试,比国标多179项,涵盖滑车试验(承受60g加速度,为国标3倍)、底部撞击(150焦耳冲击力)、六轴振动(等效30万公里行驶)等。每块电池下线前还需通过436项检测,确保万无一失。
一汽奥迪不仅在产品质量、电池安全上坚持精益求精,在测试上依旧花费大量时间,确保在任何极端、极限条件下,确保产品都是可靠的。
30万公里测试:把用户的风险提前走完
真正的安全必须经得起时间与极端环境的考验。
一汽奥迪的任何一款车型投放市场前,都需要必须完成总计超过700万公里的整车测试,涵盖44种试验模块、10种极端工况,以完整的“两冬两夏”产品验证,保证产品长周期质量。
其中,耐久试验浓缩全球最恶劣路况,而在强化试验中,在2.4km的“浓缩坏路”上,车辆以10周完成8000公里测试,等效用户30万公里行驶。另外,新车还将连续8个半月24小时不间断行驶10万公里,验证底盘与动力总成的耐久性。
值得一提的是,奥迪还拥有投资超过2亿人民币,国内最新、设施最先进、试验类型最多、试验量最大的碰撞中心,能完成国标、C-NCAP/C-IASI行业标准规定的所有碰撞和翻滚试验,还有大量国标和行业标准没有要求的奥迪标准碰撞试验。
在碰撞试验中,一汽奥迪利用56个高精度假人,内置100+传感器的数据革命,精确记录碰撞数据并优化车身设计,从而获得覆盖正面、侧面、翻滚等所有事故类型的项目。
不可或缺的还有环境适应性测试,产品需要完成从-40℃到51.2℃的全域验证,在吐鲁番51.2℃环境下暴晒18个月,确保零部件抗老化性能;在黑河-40℃极寒中验证电池与机械系统可靠性。此外,一汽奥迪还会进行4.5公里扬尘路模拟沙尘暴,测试密封性与滤芯效能,确保车内始终洁净静谧。
无论是产品的生产工艺,还是电池安全的全方位防护,还有精益求精的严苛测试,一汽奥迪没有一丝一毫的松懈,为用户提供安全可靠的用车体验。
结语
一汽奥迪对安全的极致追求,源于奥迪百年造车基因中的“长期主义”。从116年的技术积淀,到36年深耕中国市场的本土化经验;从全球统一的生产标准,到“全价值链共创”的体系赋能,奥迪始终将安全视为不可逾越的底线。
当行业为“内卷”焦虑时,一汽奥迪选择以更严苛的标准自我要求,并在环保、智能、用户体验等维度不断突破边界,重新定义“豪华”的真正内涵。
安全只是底线,更是豪华的起点。对于一汽奥迪而言,安全只是起点,打造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产品,而非是追求速度上市的妥协产品。
(图/文 网通社 王颖萍)微信、QQ、支付宝扫一扫手机阅读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