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报价大全-汽车频道 > 行业评论 > 陶氏杜邦合并与车内空气质量

陶氏杜邦合并与车内空气质量

来源:网通社 2015-12-21 13:36

武跃

12月11日,两大国际化工巨头--陶氏化学和杜邦宣布合并成立DowDubang,市值高达1300亿美元,是有史以来最大的化工巨无霸。该合并案能否通过欧美反垄断法的审查是另外一个问题,但其对世界汽车行业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导语

12月11日,两大国际化工巨头--陶氏化学和杜邦宣布合并成立DowDubang,市值高达1300亿美元,是有史以来最大的化工巨无霸。该合并案能否通过欧美反垄断法的审查是另外一个问题,但其对世界汽车行业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陶氏杜邦合并与车内空气质量-图1

据相关报道,合并之前的陶氏化学和杜邦都是全球汽车零部件百强企业,按销售额排名,分列第72名和第64名。陶氏化学的主要产品是车用粘合剂、泡沫塑料、塑胶材料,行业排名第四;杜邦的主要产品是为汽车软、硬内饰件提供高分子聚合物和复合材料,行业排名也很靠前。2014年,陶氏化学和杜邦的汽车业务销售额为28亿美元和30亿美元。分析认为,合并后的DowDubang将给相关汽车产业链的二三级供应带来深度整合,大幅降低主要原材料的成本,汽车制造商也将从中受益。

因为涉及车用化工材料,这桩合并案与中国汽车或中国消费者关联密切的应该是国内投诉率居高不下的车内空气质量(VIAQ,Vehicle Interior Air Quality)。于今,面对雾霾的肆虐与频发,很多汽车品牌都不失时机推出了可将PM2.5挡在车外的空滤系统。可问题是,将PM2.5挡在车外,就能保证车内空气质量“一级优”了么?这是所有汽车厂家和相关机构都回避不了的问题:车内空气质量主要取决于汽车内饰材料化学元素的含量是否超标以及超标多少。很不幸,大量的分析和数据表明,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VIAQ标准还处于很低水平。作为全球第一的汽车产销大国,中国目前只有一个非强制性的VIAQ推荐标准--《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这还是民营车企老板李书福靠一己之力推动的。

其实说到VIAQ,这桩合并案与此还真没什么直接关联,但它能诱发人们去思考一些中国汽车行业的深层问题。比如在欧盟和美国,政府和汽车行业一直在不断完善有关车用化工材料的立法,而且是愈来愈严格;而中国相关的标准和立法至今跟不上汽车产业的进步和市场的发展。

这里需要回顾一下欧盟2007年开始实施的REACH法规(化学品注册、评估、授权及限制法规)。根据该法规,包括外资企业在内的所有在欧盟的化工产品的上下游生产商、销售商、进口商,都必须在规定的时限内完成产品的重新注册,并通过专业机构对其产品的毒性分析和评估之后,才能重新获得生产和销售的许可。REACH法规涉及3万多种化学物质,覆盖石油、化工、汽车、电子、纺织品、制药、食品加工等广泛领域,非欧盟国家不符合REACH法规的商品不得进入欧盟市场。

为应对REACH法规的挑战,欧盟汽车制造商协会专门出台了《欧盟汽车工业REACH法规路径指南》,并提供法律咨询和培训。但实际上,REACH法规带给欧盟汽车厂家的压力很快就缓解了,原因是在REACH法规中列出的与汽车有关的化学物质,已经存在于更早的“全球汽车制造商股东联盟”(GASG)中,在GASG备案的化学物质都经过了严格的毒性把关,现在适应REACH法规,只需根据化学工业的最新发展将相关安全标准再提升一步。

美国早在1976年就出台了包括汽车化工材料在内的《毒性物质控制法案》(TSCA)。在欧盟REACH法规实施之后的2009年,美国国会要求对TSCA进行修改,以适应化学工业的最新发展,并由美国环保署(EPA)负责监管。EPA认为修改TSCA,必须借鉴欧盟REACH法规的框架,使得两个法案在化工材料的毒性控制上趋于一致,否则会影响美国对欧盟的出口。

在欧盟和美国即便有如此严格的VIAQ法规监管,车内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仍然是媒体关注的重点。直到近一二年,美国媒体还是经常危言耸听,汽车企业最怕的就是VIAQ投诉,哪个车型被媒体打上“毒气室”标签,这车就别卖了。与此成鲜明对照的是,在中国,不但有关VIAQ的标准和立法都很滞后,就是某个车型因VIAQ被高度曝光,汽车厂家也有恃无恐--因为有标准在那儿放着。

中国汽车的VIAQ标准低,媒体倾向认为这是由车企主导标准制定的结果,这是事实也很好理解。但不能因此忽视其他几个重要原因:

其一,中国的基础化工和材料工业与国外差距巨大,必然反映到车用化工材料上来,同样的材料,国产与进口的价格能差两到三倍。在跨国车企的全球供应链布局中,其在中国的合资企业的本土采购比重很大。现在大多合资品牌的国产化率已超过90%,车用化工材料的附加值很低,供应商是不可能进口的。豪华品牌的标准要高一些,其供应商也不过是合资企业。

其二,中国汽车市场是一个过度拼价格的市场。这是由于过去的极端贫困造成的,现在国人的收入水平虽然提高了不少,普通品牌的车价也与国外相差无几了,但平均工资相对车价仍比发达国家要低很多。结果就是在消费者一方拼命压价,在车企一方拼命压成本(包括减配),并“合谋”将相关标准做低。

其三,政府职能长期缺位,立法与管理水平与汽车社会和世界第一汽车产销大国严重不符。在发达国家,关系消费者生命安全和健康的产品标准和法律都是由政府牵头制定,标准和立法先行,企业行为就有预见性和确定性。另一方面,消费者的话语权至少是与企业平等的,政府对违规企业的惩罚也非常严厉。反观中国,汽车“三包”和汽车召回法案的出台都历尽艰辛,究其原因,就是政府该作为不作为,消费者没有话语权,对口立法部门进程不知在干什么。

好在最近有好消息。据公开信息,中国汽车的VIAQ标准将于2015年底完成修订并进入审查阶段。此次修订的目标是将VIAQ的推荐标准升格为强制标准,重点控制的是甲醛、苯、二甲苯、乙苯等挥发性毒性物质。但业界质疑说,为什么只是“修订”而不是升级?这里是否又给汽车厂家预留了取舍空间?消费者的话语权何在?消费者投诉后的第三方检测机构能否同步推进?这些质疑都非常尖锐,只是时间已经不多,恐怕未必能影响到相关标准的制定。

文章标签: 杜邦 合并 车内 质量 责任编辑:林子
0条评论

推荐阅读:

空气净化各显其能 盘点6大豪华旗舰车型

空气净化各显其能 盘点6大豪华旗舰车型

近一段时间,随着大气污染的不断加重,人们尽可能地减少了户外出行,而且更加关注起室内的空气质量,包括汽车内部环境。为此,网通社对宝马、沃尔沃、奔驰、雷克萨斯、奥迪和捷豹六大豪华品牌(排名不分先后)旗舰级车所应用的空气净化技术进行了梳理汇总,发现这些车企在改善车内空气质量方面各有妙招,下面就为大家逐一介绍。

李超 2015年12月11日
PM2.5创新高 沃尔沃空气质量系统成热点

PM2.5创新高 沃尔沃空气质量系统成热点

北京今日PM2.5再度爆表,雾霾问题成为了近期的焦点话题,未来几天,华北地区还将大面积受到雾霾的影响,对于市民的身体健康与出行都带来的极大的影响,此时沃尔沃的空气质量系统的优势得以显现,沃尔沃的车内IAQS空气质量系统能够有效的起到净化车内空气环境的作用,即使外面雾霾遮天蔽日,也能将车内的有毒物质降到最低,保障车内人员的身体健康。

杨振 2015年12月01日
吉利投资近3亿元 参与研发“空气燃油”

吉利投资近3亿元 参与研发“空气燃油”

2015年5月,国内新能源汽车生产1.91万辆,同比增长达3倍。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崛起,更多的车企想在该细分市场分一杯羹,其中就包括吉利。据统计,吉利新能源汽车5月销量700辆,环比增长637%,今年以来已累计实现销售1723辆新车。可以看出,吉利汽车新能源市场的市场表现持续攀升。同时吉利新能源不局限于国内研发技术,更是赴国外斥巨资参与研发清洁能源。

王星驰 2015年07月04日
奥迪A3 询底价

20.31-25.13万

品牌:奥迪

级别:紧凑型车

参配 文章

预约试驾

微信、QQ、支付宝扫一扫手机阅读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