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辆进口车身上究竟能赚几道钱?
导语进口车暴利的话题还在发酵,但味道似乎变了。问题的发起者汽车流通协会开始低调起来,挂起了“免谈牌”,发改委对此也三缄其口,对“暴利”的质疑也开始见诸报端。当然,不管发生了什么,小季和老边还是接着聊他们的车价ABC。
小季:上次听您的意思,是说进口车压根就没有暴利。
老边:这是你的过度解读。我的意思是首先要给暴利一个定义,利润率达到多少才算是暴利,取得了共识之后再去谈暴利,别张口就来。忘了是谁说过,中国人最大的弱点之一就是不讲究概念,不追求准确的定义,不较真,什么都是大概其,这是科学的大敌。
小季:但去年年初,某豪华品牌的一款车降价90万元,利润得有多高呀!这还不是暴利?
老边:降价90万就证明利润至少90万,理由是商家不会做亏本的买卖。那么同理,价格上涨100万,是不是就证明商家原来亏了90万,所以必须涨价呢?这是什么逻辑?小季: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秘书长董扬好像也这么说过。他那篇《业内“什么”人士?-论记者职业道德》批评媒体中的某些人,在车价暴利问题上“不负责任,胡写一通”。结果被网民骂了个狗血淋头。
老边:董扬说的没错。他唯一的错误就是不该鸡同鸭讲,不该简单地批评几句,而应该从ABC讲起。以他的身份、资历,下功夫写出的东西应该具有很强的权威性。估计是他太忙了,没工夫像我和你现在这样,在这儿闲扯。
接着说那款豪华车90万元的暴利,这可是超豪华品牌宾利30万元单车利润的3倍,可能吗?再说宾利,有人一听宾利的单车利润几十万元,就惊呼暴利,从来不去想宾利的价格是多少,这些利润与车价的比率,也就是利润率是多少。宾利在中国的价格在400-1000万元之间。30万元的利润,即使放在入门级车型身上,利润率也不过8%;放在顶级车型身上,就只有3%了。这也是暴利?
小季:我确实听说过有的豪华品牌,还不是超豪华品牌,单车利润有几十万元,还是经销商说的。
老边:某款豪华车有几十万元利润完全可能,但不是单车利润,单车利润是指平均利润,概念不能混淆。那位经销商把利润最高的车型拿来给你吹牛,就是不提那些利润率低、甚至亏损的车型。实际上,无论是总代理还是经销商,卖出的各种产品总是有大赚、小赚、持平或亏本之分,用大赚利润来弥补亏本的,总体上赚钱就行,能多赚点更好。去年中国17家重点汽车企业集团的平均利润率为9.9%,高于4%左右的全球平均水平,但远远低于暴利榜上的那些行业,而且呈下降趋势;奔驰、宝马的经销商这样的豪华品牌经销商都出现大面积亏损,奥迪的经销商亏损以前都没听说过,去年也有了。有关的数据你可以上网查,或者去采访。对这种情况,你非要拿个别车型的高利润说事,是不是像董扬说的那样“居心叵测”?
小季:您还不了解我?您刚才说,去年厂家还是赚钱的,但经销商亏了。说明利润都被厂家拿去了。这也是人们批评的不公平现象。
老边:好像就你关心经销商利益似的,其实厂家或总代理与经销商是利益共同体,比你更关注经销商的盈利。经销商买车亏了,自然会降低服务标准,想方设法在售后服务上找齐,造成客户抱怨,进而损害销量和品牌,最终给厂家造成损害。你看看媒体上那些替客户主持正义的报道,虽然绝大多数都是经销商惹得祸,但矛头总是指向厂家或者品牌。所以厂家对经销商的利益不可能坐视不管,当经销商因市场不好或价格战而出现较大面积亏损时,厂家都会给出一些“商务政策”,说白了,就是变相地给钱补贴。不然的话,就等着经销商退网吧,外面的经销商也不敢进来,没人敢卖你的车,结果是全输。当然,经销商与厂家的关系比较复杂,要一一理清楚不大容易,这个我们以后再说。
小季:其实厂家在进口车身上赚钱不止一道,有专家说,进口到中国的汽车到岸价就已经被提高了,把巨额利润留在了境外。
老边:这话有点意思,他这是给央视上了一课,告诉央视,“一辆出厂价不会高于52万元人民币的路虎车”,这话缺乏起码的常识。央视所谓的“出厂价”其实是“到岸价”,而“到岸价”实际上包括了出口商的利润,自然要高于出厂价,出厂价里面还包含着工厂的利润。一辆路虎车从英国出厂,到中国海关,要经历多少环节,消耗多少人财物力,人家不能白忙活。所以,出口商实际上是一道贩子,负责出口批发;总代理是二道贩子,负责进口批发;经销商是最后一道赚钱的贩子,负责零售和服务。大家各赚各的钱。
小季:但实际上,出口商和进口总代理都是厂家的,是一回事,完全可能合谋故意抬高到岸价格,把巨额利润留在国外。
老边:这不是没有可能。但是你要看到,出口商和进口总代理虽然是一家人,但通常都是独立核算的,都有自己的销售指标。出口商为了实现销量和利润目标,倾向于高估市场价格,来说明我给你的批发价不算高,和预估的市场价之间有很大差价,你(总代理)和经销商的利润空间够大了;而总代理为了凸显自己的业绩,总要和出口商拼命讨价还价,尽可能压低市场预估价,进而压低出口商的批发价,以便给自己和留下较大的利润空间,另外,如果将来竞争激烈导致价格下跌,也能有足够的回旋余地,尤其是在中国,市场和竞争变幻莫测。这种博弈很有趣,你不妨深入采访一下,多了解一些,再下结论。此外,抬高到岸价,高出的部分同样会加收很高的进口车综合税率,凭空增加一块成本,导致总代理和经销商的利润和价格策略运用空间进一步缩减。在这种情况下,他俩有多大可能合谋故意抬高到岸价,把利润留在国外呢?
小季:进口车价的问题看来的确没央视说的那么简单。
老边:我估计顶多才和你说了一半,还有很多问题呢,下次吧。
微信、QQ、支付宝扫一扫手机阅读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