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9年担任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之前,康思远先生已经为宝马集团工作了11年。在他来到中国之后,华晨宝马的发展呈现出良好的势头和不断深化的趋势,无论是铁西新工厂的建成投产、成立研发中心以及全新5系Li、3系和X1车型的推出到实现2012年产销突破15万辆。在华晨宝马成立10周年之际,康思远先生也对华晨宝马今后10年的合作发展做出了展望和规划。
导语在2009年担任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之前,康思远先生已经为宝马集团工作了11年。在他来到中国之后,华晨宝马的发展呈现出良好的势头和不断深化的趋势,无论是铁西新工厂的建成投产、成立研发中心以及全新5系Li、3系和X1车型的推出到实现2012年产销突破15万辆。在华晨宝马成立10周年之际,康思远先生也对华晨宝马今后10年的合作发展做出了展望和规划。以下是网通社对康思远先生专访的实录:
过去十年成绩超过预想
提问:康思远先生,您个人认为十年之前和现在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都呈现出哪些特点?这些特点对华晨宝马下一个十年的发展有哪些新的要求?
康思远先生:过去十年中国可以用巨变来形容,不仅仅是经济层面,整个社会、教育、人们的认识等各个方面都在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比如现在很多外国人在上中国大学,更多外国人在中国学习中文。社会经济的变化给合资企业提供了宏观的环境。尤其是经济的发展和汽车市场的发展,20年前、30年前,整个中国车市的规模也才相当于去年我们一个合资企业生产和销售的数量。回想起当年宝马集团和华晨汽车决定携手创立合资企业,这个决定是非常对的,并且时间点非常好,只有紧紧把握这十年社会经济发展的机遇,合资企业才有今天这么高速的发展。现在中国的这种变化已经使中国在整个世界舞台上有了更大的影响力,中国的合资企业也在伴随这种潮流往前发展。
提问:华晨宝马在中国发展十年以来,最重要的收获是什么?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
康思远先生:总体来说我们非常满意,而且可以说全面超越了原先的预期。请不要误读这个信息,我是说华晨宝马在中国的发展每个方面都真的是太快了,我们不得不去调整最初相对保守的计划,所以说我们这些年的发展是非常令人满意的。这种满意我可以从三个方面去讲:第一是生产设施的硬件方面,大家已经看到我们在沈阳建立了这样一个现代化的生产基地,它有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最好的环保节能理念。可以举几个例子,比如铁西工厂新的涂装车间,可以节水70%,节约能耗67%,这些数字非常重要,因为涂装的生产过程要消耗整个汽车生产过程中所需能源的50%以上。第二个方面,华晨宝马有一个非常强大的团队,这些年我们的团队从1000多人扩大到13000多人,我们必须要有优秀的人才,能熟练应用我们最先进的设施。我们吸引这些员工来,给他们全面培训,给他们非常好的职业发展规划和路径。无论在沈阳还是北京办公室,很多人这么多年都随着公司一起成长,职务不断提升。这一点也让我们非常满意,因为我们同时有了好的设施,好的人才。第三个方面,我们在中国的发展没有脱离社会,在取得成功的过程中我们不断回报社会,我们在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方面非常积极,做了很多企业社会责任项目,这也让我们感到非常成功。
未来十年已有长远规划
提问:对于华晨宝马下一步发展有哪些新的要求?
康思远先生:汽车行业需要有前瞻性,需要看得很远,需要提前很长时间做出规划和计划。就如华晨宝马现在的企业发展一样,今天这些设施、投资的完成,都是多年以前所做的规划,这必须有很前瞻性的市场预见性。现在大家听到比较多是中国汽车市场放缓,增长有很多困难,但这些都是眼前的状况,我们做下一步的规划需要看得更远。我们认为中国市场的未来是充满希望的,虽然GDP的增长比以前有所放缓,但豪华车细分市场的增速应该会继续保持高于GDP的增长,虽然不会像过去30%、40%、50%这样的增幅,而是回到一个相对正常、稳健的增幅,但是我们相信国内消费者对于车辆升级的需求,对提高生活品质的要求,一定还有一个很长的过程。华晨宝马现在除了产品的品种更多、更接近消费者以外,我们还有很多金融服务的产品,通过汽车金融的方式,让很多消费者可以提前实现拥有一辆好车的梦想。所以,我们将会继续根据这种未来前景做长期的规划,中长期我们认为是非常乐观的。
提问:回顾一下这十年,您会给我们总结提炼出什么经验?第二个,在未来十年发展当中,华晨宝马如何根据中国市场,比如说对二三线城市的发展,比如说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去做未来的产品规划?
康思远先生:回想这些年,我们所有BMW的德国人,在中国和在德国参与中国工作的,可以说都学到了很多。对我们来说,从德国去英国、美国工作会感觉非常容易上手。而在中国,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因为华晨宝马是第一个合资企业,我们要在这样一个发展极快的市场上去学习怎样发展自己。我们从中国同事的身上学习到很多,我们到这里是非常受欢迎的,这一点激发我们去好好学习,从他们身上去学习中国的思维方式、工作的方式,还有怎样去合作,包括和中国同事一起探讨怎样去服务我们的客户。刚说到的华晨宝马的成功,还有一点我想补充,在面对客户的时候,我们非常成功地保持了一个宝马的形象,因为从客户角度来讲,他喜欢的是宝马的品牌,而不会去在意这个产品是哪个工厂生产的。同时,让我们非常自豪的是,在沈阳的生产质量这么多年一直保持着世界水准。在渠道管理上面,我们也是一直保持着同样的渠道。谈到渠道,我们在中国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在欧洲我们很多的4S店没有这么大的规模,氛围也不太一样,它有很多小的VIP室,不像我们这些新建4S店有这样的规模和硬件设施。这些在消费者印象中的关于品牌的东西,品牌的印象、经销商店硬件软件、它的氛围,也都是我们在中国学习的一种结果。现在我们对中国的了解正在进一步加深。在中国还成立了宝马集团美国设计工作室的上海工作室这样一个机构,他们的工作是去感知中国的发展,感知中国对设计的偏好,对美学的偏好,他们不光参与汽车的设计,还设计电子产品和一些工业产品,比如说手机,甚至飞机上的一些部件。这个机构的建立就是为了探索怎样去更好地服务我们中国的客户。随着整个社会的发展,中国客户对于豪华车的要求是相当高的,他们要求非常高的品质,而且这个品质一定是非常好非常持久的品质。我们现在所做的一些,就是要进一步加深对本地市场的了解,更好地满足客户。比如我们今年推出了专属定制,首先从5系开始,马上也会推广到新3系和X1。过去消费者到店里,只能选择已经有的车型,是我们做好的车型,现在他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增加一些他专属的配置,从而实现更高的性价比、更高的参与度、更高的满意度。我们是在用非常扎实、非常细化的东西去推进满足中国消费者的需求。总体来说,对中国的学习和了解,让我们能更好地去研究下一步用什么样的产品、什么样的服务、什么样的品牌体验去更好地满足中国客户的需求。
提问:在过去十年中国发展最快,你们赶上了最好的时候,不可否认还是集中在一些大城市,我估计在德国没有几个人知道沈阳是1000多万人口的城市。在未来中国二三线城市,甚至三四线城市宝马在4S店的布局乃至产品的规划方面如何考虑?有没有规划设立第二个基地?
康思远先生:中国市场的发展轨迹是从沿海地区向内地发展。 很多内地城市的增速非常快,汽车市场也是这样。我们现在已经非常努力地深入一些中小城市,这些城市没有建店的时候,当地消费者对豪华车的需求没有得到体现和释放,当进入后、精心选择了合适的投资人建立了符合宝马标准的4S店,帮助他们培训人才并帮助他们进行前半年的运营,帮助他们以很好的方式接触当地的客户,于是豪华车的需求就得到了释放。有的时候当地的客户对豪华车了解相对有限,他们进到4S店以后才真正了解我们,并有很多人马上决定购买,这样的例子很多。我们现在很清楚地感到下一步发展就是要深入三四五线这些城市去,现在中国大概有100-150个人口超过百万却没有任何一个豪华车品牌进入的城市,这是未来一个很大的发展空间,宝马现在也在积极的进入,我们有50%以上的店是在三四五线城市。
刚才说到进一步扩展的问题。大家昨天可能有人注意到,厂区内有些地方还在建设中,比如涂装车间旁边可以看到金属的架子。给大家透露一下,那是我们第二条喷漆生产线的地址。我们在中国沈阳的发展,一直向前看得很远,我们知道应该在什么时候去扩建什么样的设施,也知道在什么时候在哪个方面加强产品本土化,该本土化哪个产品,因为有很多模型和和很多指标指导我们做出这样的决策。比如说,如果一个车型一年的需求只有15000辆,那么就不会国产。我们在沈阳的整体发展还远远没有结束,还有很大的空间。你问到将来有没有可能到其他地方建立一些设施,这个话题太遥远,现在我们先把注意力集中在沈阳,把沈阳的基地发展得更好。
提前布局体现华晨宝马的远见
提问:新的研发中心就要启动了,它的具体职责是什么?我们看到之诺品牌会在这里研发,还有没有其他的项目?昨天的庆典提到股东大会计划导入一些新的产品,请问具体的车型是不是X3?如果是的话,具体什么时间推出?
康思远先生:像华晨宝马这样规模迅速的扩展,必须在本地做研发。现在之诺的产品有很多核心的部件是在研发中心开发的,到年底的时候我们大约有500名左右的人员在研发中心里,大多数都是我们在当地招的中国的人才。我们的研发中心计划在今年9月或10月初正式投入运营。整体的想法我们叫从概念到交付,也就是从车型的概念设计,一直到整车开发的完成。概念设计要回答我们需要一辆什么样的车,给什么样的客户,而工程设计的部分不一定要百分之百自己做,现在全球汽车业中,企业自己掌握了主要的部分,其他有很多部分要给合作伙伴承包商做,比如电池。汽车上的电池不是把六、七千块手机电池装在一起那么简单,而是要把电池高效地组合在一起,让它非常经得起汽车上耐久性和效率的考验,这是非常难的。这方面我们就会找中国的合作伙伴,但不是把他们现有的产品拿来,而是帮助他们一起或给他们提出要求,让他们按照我们的要求进行这部分的开发和生产。关于华晨宝马的产品,已经有5系两代长轴距产品,很快3系也有了长轴距,先是长轴距,后是标准轴距,还有X1,这些产品都在逐步引入中国的市场。至于说下一步国产车型是什么,大家有一些传言也不错,因为这说明大家一直在高度关注这件事情,一旦时机合适一定会告诉大家下一个产品是什么。谈到供应商的情况,我们在中国的本土化供应商是160家左右,其中40家在辽宁,有4家是为铁西工厂现场供货的。
提问:提到华晨宝马5系扩大出口规模,我想问2011年大东工厂启动了出口,通过这一年多的试点和探索有什么收获,未来扩大出口规模后主要市场在哪里?华晨宝马的产能在国内还是相对有限的,未来如果扩大出口怎样去平衡国内需求和海外市场?
康思远先生:为了准备出口有很多工作要做,对我们来说这是一个庞大的实验性项目,因为内部有很多部门要配合,外部有很多机构,有很多流程和管理要做。我们在最初准备第一辆车出口时,前期准备花了9个月的时间。我们的出口量其实非常小,因为首先国内的需求非常旺盛,在6月份单月国产宝马销量已经超过了2万辆。在出口业务里,我们探索的市场包括一些非洲的市场和俄罗斯的市场,将来如果条件成熟,我们的生产规模够大以后,我们可以很快把出口业务做大,当然这要股东来决定。出口这项业务再次反映了华晨宝马的远见,出口这件事情不是为了今天而做的,它要经过多年的积累,有朝一日我们想把它做大的时候可以很快去把它做大,这就是我们一种战略思维的体现,我们总是想在别人前面,想在市场前面。我再次回答这个问题,是不是可以把出口做得很大?没问题。是不是现在一定要很快把它做大?不一定,一切都要依据市场的情况。我想给中国消费者一个清楚的信息,我们在中国投资建厂,我们在中国生产,首先要满足中国消费者的需求,在中国消费者的需求没有得到完全的满足之前,不会考虑太多出口的业务。
微信、QQ、支付宝扫一扫手机阅读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