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需要获得更多国际友人关注,也需要他们给予更多建议。
导语网通社观察 2025年上海车展已告一段落,虽说国内三大A级车展一直是中国汽车市场的风向标,但这届车展在各种“其它因素”的助推下,总让人觉得有些不同。
从去年9月开始出现的“主办方之争”,让人看得眼花缭乱,到最后,甚至很多持续关注事态发展的人,也开始分不清到底“谁是谁”了。
2024年北京车展的“红和绿”,在这届车展只剩下了“红”。虽然依旧在车展上找流量,但随着数码宝贝硬闯车圈这阵风逐渐消退,如今已经没有太多人再去关注像“小丑”一般的“红”。
小米SU7的事故,引起了政策制定者的高度关注,在车展前夕推出了关于辅助驾驶夸大宣传的禁令,使一众车企紧急修改车展上关于辅助驾驶的宣传语。
如果以上这些是上海车展首次出现的花边,那么另一个非首次出现的现象,同样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那就是在上海车展上,外国媒体、观展者,相比以往多了数倍。
其实车展上出现外国人的身影并不是什么新奇的事,大众、丰田等诸多跨国车企的高层领导一直就有到中国车展看看的习惯,中国车企聘请的国际高管更是需要到场参加自家品牌的发布会。
但是,此前这些外国面孔都是穿着西装、打着领带,一身领导范儿出现在各个展台上,除了参加自家的发布会,他们通常还会去自主品牌的展台看看,毕竟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
与这些现象不同的是,在这届上海车展上,身穿休闲服装的外国媒体数量大幅增加,他们来自欧洲、北美、亚洲、拉美、非洲等地。
这些来自全球的媒体记者或用传统单反相机不停拍摄中国展车的各个细节,或站在展车前手举自拍设备慷慨激昂地讲车。
在一辆自主品牌展车边,一位来自印度的媒体手举单反相机一直“瞄准”着展车,他在等待一位中国媒体近距离拍摄展车内饰。为了争取时间,他上前与中国媒体沟通,请求让他先拍一张外观空镜。
还有外国媒体举着pocket 3自拍讲车视频,拍摄后与身边的同事对着展车指指点点、不停讨论。
细听之下不难发现,他们使用的语言包括英语、德语、法语、日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俄语等,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语言多样性。
对于此情此景,不少中国媒体表示,仿佛来到了十年前的日内瓦、底特律等全球五大车展上。
据悉,本次上海车展媒体注册名单涵盖了路透社、彭博社、《Automotive News》、CNN、纽约时报、《MotorTrend》、日经新闻等国际主流媒体,以及来自印度、巴西、韩国、南非等新兴市场的刊物和独立记者。
从现场观察来看,外国记者不仅来自德国、日本、美国等传统汽车工业强国,还包括巴西《Auto Esporte》、印度《Autocar India》等新兴市场的代表。
美国汽车媒体《MotorTrend》在4月25日题为《参观上海车展上令人兴奋、极具未来感的汽车》文章中表示,你可以驾驶SUV穿越湖面、电动911战斗机、机器人,以及飞行汽车:这可不是你所常见的那种车展。
同时,文中还表示,2025年上海车展表明,所谓的“中国速度”并不是一句空话,中国汽车制造商曾经专注于实现汽车化。1985年这个国家只有170,000辆汽车,而现在,他们正以传统汽车制造商难以理解的速度挑战现代汽车是什么、应该如何制造以及在哪里销售的基本概念。
路透社在4月23日题为《贸易战和安全问题成为上海车展关注焦点》的文章表示,中国竞争激烈的市场对于外国品牌来说仍充满挑战。
文中提到,通用汽车别克品牌的设计主管马特·努恩(Matt Noone)表示,别克一直在努力追赶中国汽车制造商的速度和技术实力。
“这次车展令人担忧的是,中国入门级汽车以如此低的价格为消费者提供了大量的技术和配置,”同时,在谈及关于中国汽车的辅助驾驶功能时,他惊叹:“你怎么能靠这个赚钱?!你真的能靠这个赚钱吗?”
马特·努恩还称,别克车型必须通过盈利才能“获得进入产品线的资格”,这促使该品牌将其产品线削减了一半,至约10款车型。
法国汽车媒体《L’Automobile Magazine》在4月29日题为《2025年上海:这些挑战欧洲汽车行业的中国新型电动汽车》文章中表示,2025年上海车展上超过100款新车、令人惊叹的技术实力提升,以及如今志在征服欧洲市场的中国车型,再次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加速推进电气化进程和互联技术的背景下,中国彰显出了自身的主导地位。
在文中,作者毫不避讳地感叹,在欧洲车展有时都难以带来惊喜的当下,上海车展以其实用主义脱颖而出:车展上展出的大多数创新成果都已具备量产条件。这种被称为“中国速度” 的发展态势,彻底颠覆了传统的研发周期,并将中国定位为全球电动汽车革命的关键推动力量。
《日经新闻》科技账号在社交平台X上发文称,中国电动汽车在“加拉帕戈斯”式汽车发展模式中实现进化,借助人工智能凸显竞争力。(注:“ガラパゴス”原指加拉帕戈斯群岛,这里“‘ガラパゴス’カー”可理解为在特定环境下形成独特发展路径的汽车,类似于在日本国内一些产品因独特环境形成与国际市场不同发展路线的“加拉帕戈斯化”概念)
外国媒体的空前参与标志着以上海车展为代表的中国A级车展已经成为全球汽车行业的核心舞台,超越了底特律、法兰克福、东京等传统车展的影响力。
这一现象表明,中国汽车行业已从传统的制造中心转变为技术创新和市场趋势的引领者,中国车企的技术进步和市场表现正在颠覆外国媒体的固有认知,促使他们重新评估中国在全球汽车产业中的角色。
比亚迪的兆瓦闪充展示、蔚来的换电网络介绍、小鹏的城市NOA演示,如此种种,通过外国媒体的广泛报道和积极评价,为中国车企提供了展示技术实力和品牌形象的绝佳机会。
他们的惊讶也反映了中国车企在技术迭代速度和成本控制上相较跨国车企,已经具有明显优势。这种优势迫使跨国车企重新审视其战略,加速在中国的本土化生产和研发投入。
如此多的外国媒体来到上海车展,不禁让人猜测,在中国政府于2024年12月17日推出中国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下,主办方特意邀请了来自全球各国的媒体前来上海车展进行观展、报道。
然而,在随后多方信息中获悉,仅奇瑞在本次车展就邀请了约5000人规模的海外媒体及经销商,这些海外友人的报道和口口相传,势必将为中国汽车工业带来全球展示作用,值得所有人为其竖起大拇指。
由此引出一个思考,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的确走在了世界前列,应该从全球汽车从业者和消费者那里获得更多的关注,同时也需要他们进行监督,并不断给予建议和意见。
那么车展主办方以及国家相关部门是否可以在后续车展前合力推动,邀请更多国际媒体到访中国A级车展,让中国的A级车展成为真正的国际车展。
(图/文 网通社 卓陆)微信、QQ、支付宝扫一扫手机阅读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