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报价大全-汽车频道 > 研究院 > 自主品牌主机厂排行

漩涡中的吉利 供应商眼中的自主品牌主机厂排行

来源:汽车商业评论 2018-10-30 11:59

张南

2018年8月23日,在吉利汽车(HK.0175)发布半年财报次日,以汽车零部件读者居多的盖世汽车网一篇《吉利发布上半年财报:净赚66.7亿元同比大增54%》的报道瞬间“10万+”,比之更惊奇的是,留言区不是一片点赞,而是集体狂吐槽,抱怨或者谴责吉利压榨供应商的行为。

导语

漩涡中的吉利 供应商眼中的自主品牌主机厂排行-图1

风头正劲的吉利汽车,因为它的一则喜报,竟然引火烧身。

2018年8月23日,在吉利汽车(HK.0175)发布半年财报次日,以汽车零部件读者居多的盖世汽车网一篇《吉利发布上半年财报:净赚66.7亿元 同比大增54%》的报道瞬间“10万+”,比之更惊奇的是,留言区不是一片点赞,而是集体狂吐槽,抱怨或者谴责吉利压榨供应商的行为。

2018年吉利半年财报显示,上半年吉利销量同比增长44%,销售收入同比增长36%,净利润同比增长54%。这意味着,相对销量增幅而言,收入增幅下滑,净利润增幅最大。吉利是如何做到收入增幅低于销量增幅时,利润增幅最大的?这确实会诱发人们的好奇。

最典型的留言这样认为,吉利所得利润部分是从供应商的货款中得来的,并且还在不断压低供应商的价格,导致大型优质的供应商不敢与其合作,长此以往会导致供应商降低零部件质量,进而影响吉利整车质量。

当然,也有评论认为,如果嫌弃吉利给的钱少,赚得利润低,完全可以不和吉利合作,一方面和吉利合作,一方面说吉利坏话有点不地道。但是绝大部分是抱怨或者谴责的声音。

漩涡中的吉利 供应商眼中的自主品牌主机厂排行-图2

矛盾最集中的主要在于吉利每年一定幅度的降价要求和较长的付款周期及付款政策。“今年吉利要求供应商降15个点,材料涨价再加原先吉利的采购价本身就低的前提下,这是在逼优秀供应商退出”、“60-90天的账期+180天的承兑,等于9个月的现金流给吉利在周转,也就是把资金压力转嫁给了供应商”……

这样类似供应商反对吉利压迫的评论早就在诸如雪球、知乎等一些知名网络论坛上存在,但没有料到这一次竟然引发诸多媒体随即跟进报道。《汽车商业评论》认为,或许这跟整个汽车市场大势在下降,而吉利还在不合时宜地高调秀成绩有关。

比较典型的跟进报道是9月18日出版的21世纪经济报道的文章《供应链之痛:吉利“高歌猛进”的正反面》。

这篇报道认为,以自身“体量”作为谈判筹码,压低供应商报价,并拖欠供应商货款成为吉利维持现金流稳定的手段之一。吉利会拖欠付款时间长达数月甚至一年,其间会要求供应商降价,如果不降会继续拖欠。

事实上,《汽车商业评论》根据公开报道发现,在2017年5月份举办的吉利的供应商大会上,吉利要求供应商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品价格,即低于行业20%的水平。

国际著名的供应商C中国区总裁表示,吉利对他们提出的要求是“希望你有沃尔沃的技术,沃尔沃的质量,吉利的价格”,而这显然是违背自然规律的。他认为,如果把时间跨度拉长来看,价格低并不一定最终成本低。如果因为压成本导致产品质量出现问题,最终得不偿失。

但是吉利不为所动,还是会以各种理由让你减收账款和延期付款。比如它一直有所谓10%的质量扣款,日积月累就是一笔钱。2015年,东北一家供应商因此把吉利采购一顿暴打,出现了所有在场其他供应商一起在边上叫好的现象。

“真玩不下去了。”一位供应商对《汽车商业评论》表示,“去年第四季度的应收账款被活生生砍掉了近一千万,美其名曰降成本,如果我们不服从,他们吉利就不支付,真是没处说理。我们这个项目才挣多少钱,自己降成本就不让别人活了?”

根据汽场汽车APP的报道,一位曾供职于吉利汽车采购部不愿具名的人士表示,在吉利采购部门工作,压力很大,必须每天想各种办法搞定供应商,否则就得下岗,而且吉利内部还有轮岗制度,强制部分员工到采购部门锻炼。在这里,强迫供应商降低成本就像平常吃饭一样正常。

这位原吉利采购部人士表示,吉利素来工作强度大,加班是家常便饭,对供应商也是如此,所以很多供应商太阳刚起来就参加吉利的“黎明会议”,有的会议要到深夜才结束,非常辛苦,但到最后却拿不到应得钱款,这是很不人道的。

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的供应商说,目前吉利还采取“开二家”方式对待供应商,也就是一家供应商在拿到吉利项目之后,通过研发、制造为吉利供货,但一年之内,吉利会物色另一家供应商,而这家供应商不需要研发只负责制造,这样第二家的报价会更低,如果第一家供应商要想继续与吉利合作,那么第一家供应商必须要降低价格,而吉利要求的降价幅度超过15%甚至20%以上。

“开二家”方式在汽车业内的术语是“开二供”,或者叫开B点(角)或C点(角)。这也是供应商对主机厂最常抱怨之一。

一位国际著名的供应商中国区总裁告诉《汽车商业评论》:“吉利是很喜欢开二供的,他也不告诉你。按照国际惯例来说,我为你开发的这个零部件,知识产权属于我们两家共有,你不可以背着我去找另外一家公司,把图纸发给他,叫他做一套,然后也开始供了,做得比我便宜。人家没有开发费,当然比我便宜了。”

他认为,不只是吉利开二供,不少自主品牌整车厂也都这么干,这么做从根源上存在两个问题,第一,他们从来不觉得零部件供应商是他的合作伙伴,他不理解,也从来没有理解过。第二,他始终认为供应商玩死一家、玩死两家是有别人前赴后继的,所以才会有随意开二供这种事。

所有这些实际就涉及到主机厂对供应商是否有契约精神或者是否讲规则。《汽车商业评论》采访到的一位业内资深供应商表示,对于大众奔驰宝马这样的主机厂,要按什么样的条件交付,基本就按什么样的条件交付。但对于吉利,它的苛刻程度还不仅限于规则范围之内,可能还有一些规则范围之外的事。

她说:“比如承诺你了,说这个车型干完以后,肯定会给你付什么,但是可能干到一半的时候,他就说我又有其他人家了,这些东西我都不能赔偿你,就是这样的。或者是拿到项目以后,过几天呢,说先让你降价吧,虽然说像大众这类的主机厂也有过这样的,但还是相对讲理的。”

一位资深业内人士对《汽车商业评论》表示,中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今年压力非常大,整零关系很差,可谓有史以来比较差的,他提到了四个现象:第一个就是回款不及时,有的甚至不给钱;第二疯狂降价,不合逻辑的要求降价;第三,随意开B点,就是刚结婚,马上就有小三;第四,供货量不稳定。

他说:“主机厂中,吉利在供应商口碑当中是最差的,你知道吗?他们能用的手段全用上了,你怎么受得了?它不是那种生意不好不给钱,这两类主机厂要区别对待。它是生意好,不给钱。”

另外一项公开数据也可以很大程度上证明吉利拖欠供应商的严重程度。《汽车商业评论》查阅了吉利和主要竞争对手如长城、上汽、广汽、长安的2018上半年财报,计算应付账款占营业收入的比例,结果如下:

吉利汽车: 55%( 营业收入537亿元,应付账款297亿元)

长城汽车: 38%( 营业收入487亿元,应付账款184亿元)

上汽集团: 28%( 营业收入4648亿元,应付账款1315亿元)

广汽集团: 32%( 营业收入372亿元,应付账款120亿元)

长安汽车: 44%( 营业收入356亿元,应付账款155亿元)

[支持键盘“← →”键翻页]
文章标签: 自主 品牌 逐渐 排行 责任编辑:李跃
0条评论

推荐阅读:

双10.25寸巨屏加身 奔驰全新SUV GLB将明年到来

双10.25寸巨屏加身 奔驰全新SUV GLB将明年到来

GLB是梅赛德斯-奔驰即将推出的一款全新紧凑级SUV,其路试谍照已于此前曝光。日前,网通社从海外媒体motor1获得了一张GLB车型的内饰谍照,新车配备了双10.25英寸中控巨屏,与奔驰A级较为相似。据悉,新车预计将于2019年第四季度在美国上市销售,并有望推出多款性能版产品。

王磊 2018年10月30日
推荐典雅版/净雅版 东风本田INSPIRE购车手册

推荐典雅版/净雅版 东风本田INSPIRE购车手册

INSPIRE这台车的名字您是不是特别陌生,就在几个月前的北京车展上我们还报道了这台车的亮相,现在它终于正式上市销售了,作为一款拥有汽油动力和混合动力的中型车加入中国汽车市场,与凯美瑞、天籁、雅阁同台竞技。如果您想购买刚刚上市的这台车,怎么挑?挑哪个?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

高岳 2018年10月30日
奔驰新款威霆售29.6万起 内外升级/增侧安全气帘

奔驰新款威霆售29.6万起 内外升级/增侧安全气帘

网通社从福建奔驰官方获悉,新款威霆正式上市,共推出3款车型,售价区间为29.6-34.9万元。新车主要针对配置进行升级,增配正副驾驶座侧窗安全气帘、雾灯、自动雨刷等。此外,这款MPV提供7/8/9座多种布局形式。

周岳 2018年10月29日
PSA集团第三季度营收超154亿欧元 同比增长7.8%

PSA集团第三季度营收超154亿欧元 同比增长7.8%

近日,欧洲第二大汽车制造商——标致雪铁龙集团(PSA)公布了2018年第三季度财报。网通社从官方了解到,PSA集团2018年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逾154亿欧元,同比增长7.8%。其中,标致、雪铁龙、DS汽车部门营业收入增长0.8%;欧宝及沃克斯豪尔汽车部门营业收入达到39亿欧元。

吴垠 2018年10月29日
宝骏510 询底价

暂无报价

品牌:宝骏

级别:SUV

参配 文章

预约试驾

微信、QQ、支付宝扫一扫手机阅读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