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大众“品质开放日”系列活动再度举办,展示了一些列“硬核”整车试验。
导语网通社快讯近日,上汽大众“品质开放日”系列活动再度举办,此次活动聚焦“硬核”整车试验,向外界系统展示了其研发与验证体系。
活动中,25天模拟真实户外暴晒一年的耐候性试验、车门开闭100,000次的耐久性试验、模拟极端工况下抵御远超特大暴雨级别降雨量的可靠性试验等,一系列高标准测试项目的集中呈现,不仅揭示了上汽大众在产品稳定、可靠、安全等方面的深层逻辑,更彰显了其对德系基因的传承以及对长期主义的坚守。
在汽车产品可靠性与品质愈发受消费者重视的当下,上汽大众凭借严苛的研发流程与验证体系标准,保障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品质一致性,展现出体系化实力。
在整车和零部件的设计、开发全过程中,上汽大众严格遵循近8000条标准,涵盖国标、大众集团企业标准及“DIN/ISO/VDA”国际标准,通过提前考量各类风险点,以严苛验证确保产品可靠与安全。
同时,上汽大众的质量保障体系从项目启动便全程参与,践行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承诺。其考虑范围不仅包括车辆长周期使用、极端状况下的可靠性,还涵盖极具挑战的滥用工况。在每个项目节点,上汽大众都会严控开发质量、评估交付物成熟度,将“质量是上汽大众的生命”理念贯穿始终。
为确保近8000条标准落到实处,保障车辆从设计到生产、交付的质量一致性,上汽大众在批量准备阶段,对整车进行耐久及可靠性试验、耐候性试验、碰撞试验、滥用试验、性能试验、功能试验等六大类、80余大项、涉及3000多种试验组合的测试,以此检验新产品在各类工况、不同地区、不同气候及各种极限工况下的性能与表现。
本次品质开放日以整车阳光模拟试验室、门盖强度耐久试验室、四通道车身试验室、水管理性能试验室、四驱转鼓声学试验室和电磁辐射抗扰试验室等为例,详细呈现了上汽大众研发与验证体系的部分环节。
在整车耐候性和耐久性试验中,车辆需经历近120℃暴晒、-50℃冷冻,承受高温高寒高湿、盐雾腐蚀等全球极端气候。
整车阳光模拟试验室模拟吐鲁番、海南等地区的曝晒强度,进行人工模拟大气暴晒试验,考验整车和零部件在极端光照下的综合表现,保障使用时耐用、稳固。
在门盖强度耐久试验室内,车辆前后车门要进行10万次开关测试,相当于普通用户30年的使用强度。
整车性能及可靠性试验方面,四通道液压振动试验模拟各类恶劣路况,考察车身、四门两盖及内外饰等部件的稳定性。
水管理性能试验室的整车雨淋密封性试验台,能模拟降雨停放、降雨高速行驶、洗车22种与水相关的真实使用场景,降雨量更可达到特大暴雨级别的数十倍以上。不仅如此,该实验还创新加入倾斜姿态、动态负压等极端工况,多角度、多维度地检验整车密封性。
在用户日益关注的“看不见的细节”方面,上汽大众整车四驱转鼓试验室采用国内首创的双鼓面安装模式,可捕捉车辆细微噪声差异,优化静音性能。
随着汽车智能化的提升,车辆电子设备的稳定运行至关重要,上汽大众的电磁辐射抗扰试验室,从零部件层级遵循“每件必测,合格上车”原则,确保车辆不受强电磁场干扰,也不影响其它设备运行及人体健康。
活动当天,上汽大众与行业专家、媒体代表还就研发提速与验证、安全质量关注回归等话题展开探讨。
在智能电动化浪潮下,上汽大众认为,效率与质量并非对立,洞悉标准本质可兼顾“快”与“稳”。
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教授、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宋健表示:“很多零部件要确保能起到合理的作用,需要在整车上进行充分的测试。研发一款车必须经过完整的开发和验证流程,对整车进行标定、对参数进行匹配,可能消费者看不见,但很重要。”
同济大学汽车学院教授、汽车安全技术研究所所长朱西产表示:“企业开发一款车,不是把车销售出去就结束了。质量和品质是贯穿车辆全生命周期的,需要精心设计,在开发前明确目标客户,进而规划质量指标。每一项测试和验证,都是对品质的保障。”
以整车道路测试为例,在样车试制阶段,上汽大众平均每个项目要投入200辆测试车,单车最高测试里程达10万公里,相当于用户行驶30万公里。每一个项目测试至少跨越一年半的周期,穿越两次寒冬、一次酷暑。
上汽大众总经理陶海龙表示:“定义一款车能否进入市场,上汽大众有‘一杆秤’。这杆秤背后的信心,来自于稳定的试验资源和完备的开发与验证体系。每一个结论,都是通过大量的试验验证,并结合市场需求,不断更新试验标准而得出的。”
对于品质和安全,上汽大众的坚持从未改变,40多年传承的宝贵品质一直践行至今。
未来,上汽大众将持续在车辆开发的耐久性、可靠性上投入,为用户提供高品质、高价值产品,让汽车成为用户可信赖的出行伙伴。
杜金翼 2025年07月11日
魏微 2025年07月04日
王颖萍原创编辑 2025年07月0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