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奇瑞的半年答卷:规则制定者扩大全球版图

行业评论原创

王颖萍

原创编辑

2025-07-02

站在126万辆的新起点,奇瑞的“五向战略”开始显现系统竞争力。

导语

网通社评论 2025年行至半程,各家车企陆续交出期中答卷。

在众多车企中,奇瑞的增速突飞猛进,半年销量实现了14.5%的同比增幅,达到126万辆,创下历史同期新高。值得一提的是,其前5个月的销量就已经破百万。

五大品牌的协同发力,奇瑞品牌以73.7万辆首次突破半年度70万大关;捷途品牌以29.9万辆创历史新高,增长率达33.9%;智界品牌以165.3%的爆发式增长成为最大黑马。

这份加速度成绩的背后,是持续发力新能源转型,深化拓展全球化进程,发挥技术储备库效用,是技术标准输出、创新生态重构、可持续发展模式的三重突破。

技术奇瑞的半年答卷:规则制定者扩大全球版图-图1

新能源赛道,量变迎来质变

汽车行业价格战此起彼伏,奇瑞用一组硬核数据展示了另一种可能:新能源销量35.9万辆,同比增长98.6%。

这意味着每卖出三台奇瑞,就有一台是新能源车。爆发式增长的核心驱动力,藏在产品结构的质变中——上半年推出的全新产品中,新能源车型占比高达83%。

从搭载48%热效率混动发动机的风云T8,到搭载超高速电机的星纪元ET,再到采用一体化压铸技术的智界R7,技术红利正在加速兑现。

在JD Power最新评测中,奇瑞新能源军团横扫细分市场:风云T9登顶紧凑型PHEV SUV质量榜,智界R7包揽中型纯电SUV魅力指数第一与质量第二。

奇瑞在加速向新能源发力的同时,依旧保持发展燃油车,同时“油电协同”战略正展现独特优势。当新势力深陷盈利困局,奇瑞通过传统业务造血反哺创新的模式,为技术攻坚赢得了宝贵时间窗口。

“油电协同”的模式下,奇瑞汽车2022年、2023年及2024年前三季度的净利润率分别为6.3%、6.4%、6.2%。混动技术平台开发成本通过多款车型分摊,单车型研发成本下降。

技术奇瑞的半年答卷:规则制定者扩大全球版图-图2

三大“技术之夜”,奇瑞构建创新生态

没有穿越周期的技术,就没有真正可持续的增长。

今年上半年,奇瑞接连举办“智能之夜”、“混动之夜”、“安全之夜”,向外界展示了自家的技术储备库。猎鹰方案突破感知融合瓶颈,并在6万元级车型实现高速NOA功能;46.5%热效率新一代混动发动机和93%综合效率混动箱的黄金组合下,鲲鹏混动开启油耗2时代;墨甲机器人实现毫秒级碰撞预警……

同时,奇瑞已经构建起“科学-技术-产业”三位一体的创新生态,其开阳实验室与全球60所高校合作的“星火项目”,将从60所扩展至百家,欧盟创新中心加速筹建,正在将基础研究与产业应用的距离压缩到前所未有的程度。

技术落地的节奏显著加快。上半年上市的11款全新产品中,9款为新能源车型。风云A9L搭载的智能能量管理系统,实现导航数据与动力输出的实时协同;捷途山海T1的越野电驱平台,通过双电机扭矩矢量控制达成100%爬坡度。墨甲机器人系统在星纪元ET首装量产,从实验室验证到生产线应用仅耗时246天。

技术奇瑞的半年答卷:规则制定者扩大全球版图-图3

品牌价值拉升,奇瑞推进全球化进程

年初,奇瑞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尹同跃表示:“要将企业高质量上市作为公司首要任务。”企业上市,除了公司的销售业绩,更需要品牌价值的提升。

在Google与凯度联合发布的《2025中国全球化品牌50强》榜单中,奇瑞以552的品牌力值与比亚迪并列汽车品类首位。这份成绩的背后,是奇瑞从“走出去”到“走进去”的战略蜕变。奇瑞以“In somewhere,For somewhere”的本地化理念取代单纯贸易出口,奇瑞入选2025年《财富》中国ESG影响力榜,还成为福布斯中国可持续发展工业企业唯一车企。

香港车博会深度参与成为技术输出的重要窗口。展会期间,奇瑞向东南亚市场展示符合联合国R155网络安全法规的智能网联系统,为进军泰国、马来西亚等右舵市场奠定基础。

平均每29秒就有一辆“奇瑞造”驶出国门,上半年55万出口量蝉联中国第一。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奇瑞JAECOO7刚刚拿下中国首张“中欧碳足迹数据互认”证书,标志着技术标准输出取得实质性突破。

截至6月底,奇瑞全球用户突破1698万,产品覆盖全球120国,海外用户超500万。这个数字背后,是中国汽车从技术追赶到标准输出的二十年跋涉。

技术奇瑞的半年答卷:规则制定者扩大全球版图-图4

结语:

站在126万辆的新起点,奇瑞的“五向战略”开始显现系统竞争力。在品牌向上维度,星纪元ET等高端车型占比已突破15%;市场向外维度,欧盟等高法规市场布局提速;技术向未来维度,墨甲机器人等储备技术进入转化周期。

(图/文  网通社 王颖萍)
相关标签
奇瑞

相关车型

奇瑞瑞虎8

奇瑞瑞虎8

10.99 - 16.19

精彩推荐: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