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圈第一大悬案何时了?

汽车研究院原创

何仑

网通社汽车研究院院长

2025-07-01

电车、油车谁的自燃率更高,为何悬而未决?

导语

——车市热点问答(第292期)

网通社汽车研究院院长 何仑

车圈里有不少悬案,比如2023年问界M7高速事故致死案,今年1月小鹏P7地下车库起火案,恒大汽车造车“空壳”案,多地电动车项目“骗补”案,同款车型中国碰撞测试得分远高于在欧洲的问题,某些品牌的“碰撞特供车”问题,威马汽车破产后的用户维权与资金去向案,还有日前热炒的比亚迪“高压油箱”案等等。最近,一篇题为《清华欧阳明高院士的有组织学术不端和学术造假》的贴文在圈内传播,引发了很大争议。

这篇贴文谈的是另一桩悬案,就是电车、油车谁的自燃率更高。就其对行业的影响范围和深度来看,这一案例的影响力远超前述悬案,堪称目前中国车圈第一悬案。此案始于2024年3月16日,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4)上,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分析了一系列官方数据后得出结论:燃油车自燃率高于新能源汽车(电车)。

车圈第一大悬案何时了?-图1

此话一出,便在车圈引发巨大争议。中车网署名作者高斌发表文章,题为《欧阳明高用了错误数据 新能源车自燃实际比燃油车高3.6倍》,对欧阳明高引用的官方数据做了分析对比后,指出了三大疑点:用2022年一季度电车火灾数量作为分子,用2023年同期已经大幅增长的电车保有量做分母,数据时间错位;3777起电动自行车和“其它各类交通工具”的火灾数都被安在了油车身上,大幅增加了“油车火灾”的数量;火灾与自燃不是一个概念。

此外,吉利集团高级副总裁杨学良也对欧阳明高的这一结论提出了质疑。还有经济观察报的《漩涡中的欧阳明高:回应质疑者变成被质疑者》,澎湃新闻的《引用数据有误?欧阳明高院士回应新能源汽车质疑引争议》等文章,都以此作为主题。

另一方面,也有媒体对欧阳明高的结论表示支持,其中搜狐网上一篇题为《欧阳明高院士被“网暴”,是谁在带节奏?》的文章,把麦肯锡一篇“唱衰”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报告拿来说事,使对欧阳明高的质疑染上了某种阴谋论色彩。

一年多来,这场争议时常被人提起,但作为当事人的欧阳明高,却始终没有对被质疑的数据错位、概念混淆问题作出直接明确的回应,也没有哪个专家站出来为欧阳明高的结论提供佐证,而有关部门也停止更新相关数据。于是,这一争议成了悬案。

但欧阳明高“油车自燃率高于电车”的结论却不断被利益相关者拿出来作为无需自证的“公论”,深深地影响了中国电车发展战略的观念、政策、节奏和部署,更对车企的研发和产品战略、产品的安全和质量,以及消费者乃至保险公司的利益产生了重大影响。

事到如今,随着电池安全问题泛滥成灾,有关部门、负责任的车企、消费者、保险公司都已经忍无可忍了。“油车自燃率高于电车”的争议,是不是也该有个科学、合理、令人信服的结论了?

车圈第一大悬案何时了?-图2

网通社:有关欧阳明高“油车自燃率高于电车”的争议已经1年多了,至今没有个定论。最近又出来个贴文,题为《清华欧阳明高院士的有组织学术不端和学术造假》,重提此事,您怎么看?

何仑:这事说起来有点扯。两周前,我看到一篇文章,标题是《3倍!新能源车自燃那么多,眼睛“惹的祸”?权威机构给出数据了》,当时没来得及打开看,马上转发到了网通社汽车研究院的微信群里,还问了句:有新数据啦?当时就是你回答说,没有。

后来,打开那篇文章一看,新数据是有,但根本就查不到出处,也没见主流媒体对这样重大的新闻有任何相关报道。所以,10天前,我在《买电车到底该信谁?》的问答里才敢说,官方自去年2季度以来停止更新车辆火灾数据。

碰巧的是,几天后就在群里看到了《清华欧阳明高院士的有组织学术不端和学术造假》这篇贴文,心想现在依然关心这桩悬案的人不止我一个。于是,我就把这篇贴文转到了一个专家微信群里面。

结果,先后有5位专家先后在群里发帖,分别表达了这样几个意思:

一是其中一位专家表示,欧阳明高的结论没错,电车着火概率并不大,但现在还不能完全控制和有效方法救援。

尽管我认为欧阳明高的结论起码是个有争议的问题,三大疑点迄今为止一个也没有搞清楚,但这位专家没有进一步解释他的看法,以前也没有对这个问题做过论证,所以,我也没有在群里做回复。

二是有专家认为,就事论事争议和讨论都很正常,但“对这种上纲上线大字报式的攻击性网络帖文,这么转发也是不合适的”。

对此,我的回复是:“撇开贴文的攻击性不谈,里面重点强调的数据问题是实实在在的,与上纲上线无关。其实,对这位院士涉嫌数据造假的质疑已经一年多了。就事论事,当事人出来把数据问题解释清楚了,才是正常的逻辑。但为什么不呢?不仅如此,相关数据还停止更新了,不该质疑吗?我希望这个群里有人能把数据问题说清楚,给行业一个令人信服的交代。”

三是说,需要权威的数据,可以去向政府权威部门申请数据公开。这个群里专家可以讨论争议,谁有权威能给出令人信服的数据?

我的回复是,没人怀疑那位院士引用的具体数据就是权威数据,人们质疑的是他把这些具体数据做了不恰当的编辑计算,得出了可疑的结论,而且是对行业意义重大的结论。我曾在好几篇文章中都说到过这种质疑,但没啥用,因为个人影响力不够,所以转发此文,希望引起各位的重视,大家一起努力,解决数据问题,促进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参见《车圈大面积溃疡,谁的错?》、《车市癫狂,谁买单?》、《电车的自燃与自残》、《电车二次大跃进到了尽头?》、《“油电同权”为何难产?》、《三重利好,燃油车重整山河?》、《车圈第一大歪风邪气:要速度,不要命》)。

车圈第一大悬案何时了?-图3

网通社:您认为车辆火灾数据缺失的问题到底该怎么解决?

何仑:这个问题应该去问有关部门。

当然,前面有专家说,“可以去向政府权威部门申请数据公开”,也是个不错的主意。但我想以另一种方式,也就是通过现在这种媒体问答的方式,公开呼吁有关部门,尽快恢复原有的“各类交通工具火灾”统计数据,而且要尽可能细分、完整、对称。

因为这太重要了。政府决策部门需要这些数据来制定相关政策、汽车发展战略的布局和节奏,车企需要参考这些数据来制定产品研发标准、安排产品线,消费者需要这些数据来选择买什么车,保险公司要依据这些数据来给电车、油车的保费定价。

从实际情况看,今年以来,针对电车安全问题的各种措施紧锣密鼓,包括: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的《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工信部《2025年汽车标准化工作要点》,交通部办公厅、发改委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的《2025年新能源城市公交车及动力电池更新补贴实施细则》、金融监管总局等四部门的《关于深化改革加强监管促进新能源车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等等。

这说明,电车起火问题已经相当严重,而相关的管理已经相对滞后。“油车自燃率高于电车”的结论、停止更新相关数据的做法在其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时候。

网通社:您说“油车自燃率高于电车”是个有争议的问题,因为缺乏相关的权威数据,所以目前难以搞清楚。但您本人却明显倾向于“电车自燃率高于油车”,这是为什么?

何仑:凭常识和逻辑。

首先,前面说的那个专家群里有人说,国家领导人乘坐的是燃油车还是电动车,应该能说明一些问题。这话没错。所以,那些认为“油车自燃率高于电车”的专家们为国家安全起见,应该强烈建议领导人放弃乘坐自燃率高的油车,改乘自燃率低的电车。这才是符合逻辑的做法。可这些专家为什么不这么做呢?

二是前面新出台的那些监管措施都是针对电车火灾的,而不是针对油车的。正常的逻辑是,既然“油车自燃率高于电车”这个结论成立,就应该出台一系列专门针对油车起火的政策措施,如果相反,那就说明有关部门的政策措施问题严重,必须立即纠正。

车圈第一大悬案何时了?-图4

 三是按正常的逻辑,如果电车自燃率更低,而且可控,油车自燃率高,那么,很多地下车库、渡轮等限制或禁止进入的应该是油车,而不是电车;所有这么干的地方当局、物业、水路运输公司,要么是缺乏常识,要么是滥权,要么是存心跟国家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过不去。

四是如果电车自燃率更低,保险公司就应该降低电车的保费,提高油车的保费,而不是相反。据此,按正常的逻辑推论,保险公司电车险业务巨亏的说法,内部数据中关于电车出险后涉及火灾赔付的占比更高的说法,都是居心不良的胡说八道。

当你了解、理解了这些常识和逻辑之后,即便没有数据,也能作出比较靠谱的判断。

车圈第一大悬案何时了?-图5

(图/文  网通社 何仑)
相关标签
车圈

精彩推荐: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