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出新,东风日产自救继续

行业评论原创

伏雨

2024-04-24

销量下滑,份额骤减,东风日产的未来何以为继?

导语

网通社评论 “到2026财年末(2027年3月),计划将中国市场的年销量提升20万辆,目标为100万辆。”日产汽车在3月底发布的“The Arc日产电弧计划”中,明确了其在中国市场的最新战略。

从日产发布的数据来看,其去年的全球销量为337.4万辆,同比增长4.6%,但中国市场的销量只有79.4万辆,同比大幅下滑16.1%,且是唯一下滑的市场。

当然,这也是日系合资企业的普遍现状,比如丰田(包括子公司大发和日野汽车)去年全球销量同比增长7.2%,而中国市场同比下滑1.7%;本田全球销量增长了5.6%,但在中国下降了10.1%。只不过相比而言,日产在中国下跌得更厉害了一些。

三年提升20万辆,对于此前基盘过百万的东风日产而言,看上去似乎难度不大,可就当下的市场环境来看,却并非易事。

整体看,中国汽车市场竞争日趋严峻,日系品牌的份额已连续三年收窄。乘联会数据显示,日系车的市占率在2020年为24.1%,随后一路下滑,2023年已跌落至17.0%。过去两年,讴歌三菱相继退出中国市场。

局部看,东风日产的市场份额也在缩减。根据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提供的上险量,东风日产在2019年达到巅峰后连续下滑,从137.8万辆下降至74.3万辆,对应的市场份额从6.4%跌至3.4%,4年时间几近腰斩。

销量下滑、份额骤减,双重困境下的日产汽车,在中国市场越来越举步维艰,“The Arc日产电弧计划”的发布,能否为东风日产换来转机?目前有两大关键问题需要尽快解决。

一、产品结构存弊,轩逸独木难支

诚然,日产电动化转型相对缓慢是不争的事实,但燃油车市场的失守才是更严峻的问题。

2021年以来,国内汽车市场变革愈发激烈,淘汰速度加快。在这段时期,东风日产没有跟上变革的节奏,更多的是对老车型改款换代,没有推出几款新车,还停产了楼兰、蓝鸟等车型。近三年,日产品牌推出的全新车型只有首款纯电车ARIYA艾睿雅,以及上个月刚刚上市的中大型SUV探陆

从定位上来看,推出探陆或许是为了弥补日产在国内SUV市场的缺位,毕竟SUV市场的市占率近半,同时在去年实现了销量的快速增长。

乘联会数据显示,SUV市场的市占率在2023年达到了47.8%,累计零售量为1038.9万辆,同比增长10.4%,增速高于整体车市水平(5.7%)。但从当下的产品竞争环境来看,探陆所面对的挑战远超此前的楼兰。

首先,楼兰于2011年引入国产,彼时市场更加聚焦在紧凑级别,中型、中大型SUV鲜有入局者。而在当下,中大型SUV市场的份额在现在依旧很小,但是已经挤入不少强劲对手,而且不只是燃油车,还有新能源车。

上险量数据显示,中大型SUV市场在2023年累计销量为109.8万辆,市场份额为5.1%。其中,理想L7/L8、问界M7大众途昂福特探险者这几款车型的占比之和,就达到了34.0%。在一众头部竞品面前,探陆的竞争压力可想而知。

此外,日产十年前在华的品牌力,远高于现在,且丝毫不弱于大众、本田、丰田等合资品牌。再者,楼兰采用了机械增压技术,并凭借大空间、大沙发,赢得了“最舒适的SUV”的称号,存在一定的稀缺性。

如今的探陆,只有2.0T+9AT一种动力形式,没有非常突出的差异性和优势,很难为东风日产的销量带来助力。

我们再说回日产品牌,从产品结构上来看,其销量主要集中在10-20万元的燃油车市场,最为畅销的车型是轩逸、逍客、天籁、奇骏。上险量数据显示,2023年这四款车型的占比达到了84.5%。其中,轩逸更是占据了半壁江山,占比超50%。

 轩逸自2006年进入中国市场,至今走过18个年头,从上图中可以看出,轩逸对东风日产的贡献率逐年爬升,也就是说东风日产的销量越发依赖于轩逸。

值得注意的是,轩逸的销量并没有随贡献率同步提升。

轩逸作为东风日产的主销车型,曾连续三年登顶家轿销量榜首,还曾在2018年首次夺得全国乘用车市场年度销冠,辉煌时刻并不算少。然而,轩逸销量下滑的速度,同样肉眼可见,在2021-2023年期间,连续三年同比下滑,降幅分别为7.2%、18.2%、9.9%。

轩逸销量下滑的背后,一方面是A级轿车市场的溃缩,其整体销量规模已经从202年的547.6万辆,跌至2023年的485.7万辆,市场份额也从26.0%减少至22.4%。另一方面,A级轿车市场中燃油车的份额,也从同期的89.8%快速跌至75.2%。

 从各车型的占比来看,轩逸的份额变化最大,比亚迪秦PLUS家族自2021年推出,市占率的爬升几乎为直线上升,并在2023年超越轩逸,达到8.2%的市占率。即便轩逸在去年9月新增了7.86万元的冠军版,依旧未能避免从A级家轿冠军宝座上掉下来。

简言之,在A级轿车市场,轩逸曾经的冠军地位已经不再,取而代之的是比亚迪秦PLUS。比亚迪秦PLUS在去年推出了“油电同价”的冠军版,起售价9.98万元,打破了A级家轿市场格局;今年直降2万,推出了 “电比油低”的荣耀版,彻底颠覆了10万级燃油车的市场格局。

再看轩逸,2024款轩逸·经典作为入门款,起售价也要10.86万元,比秦PLUS的起售价(7.98万)高出了近3万,轩逸的竞争力大大被削弱。

压力之下,东风日产在4月推出“超级置换季”活动,以旧换新的优惠政策,对新轩逸·经典可优惠至高3.8万。由此计算,轩逸的起售价来到7.06万元,低于秦PLUS。

 在比亚迪秦PLUS的极具性价比攻势下,轩逸势必面临不小的挑战,一旦失守,紧随身后的逍客、天籁恐怕无法补齐缺口,至于新车型探陆,似乎更是无法担此重任。

整体来看,东风日产的产品结构过于依赖少数几款热销车型,特别是轩逸。然而,轩逸在比亚迪秦PLUS等强劲对手的冲击下,其市场地位已岌岌可危。

主销产品式微,新产品竞争力不足,凸显了日产在应对市场变革时的乏力。东风日产亟需调整其产品结构,加快电动化转型步伐,并提升品牌力和产品竞争力。

二、电动化陷入困局,远水难解近渴

产品结构失衡的另一个层面,就是电动化转型缓慢,新能源领域缺少支撑。

虽然日产汽车在“The Arc日产电弧计划”中提到了中国市场的产品布局,但远水难解近渴。该计划指出,到2026财年末,对73%的日产品牌产品阵容换新,并推出8款新能源车型,其中包括4款日产品牌车型。

东风日产的电气化进程,要从e-POWER说起。油混技术e-POWER在2021年进入中国市场,目前已经在华推出了奇骏e-POWER、轩逸e-POWER。

或许是e-POWER并未实现本土化改良,不能插电充电,只能发电机补电;此外其售价相较燃油版会偏高,性价比偏低,两款e-POWER车型并未赢得中国消费者欢迎,对东风日产销量的贡献率并不高。

2022年9月,日产品牌首款纯电车——ARIYA艾睿雅正式上市,但27.28万元的起售价,远高于市场水平,相较国内同级产品大众ID.4,间接将消费者“拒之门外”,即便是后期官降、推新款,起售价来到19.99万元,指导价依旧高于大众ID.4,销量成绩仍收效甚微。

在过去的2023年,ARIYA艾睿雅的年累计上险量仅2903辆。作为对比,在纯电紧凑级SUV市场,上汽大众ID.4 X起售价19.59万元,去年累计销量为22,607辆;一汽大众ID.4 CROZZ 起售价19.39万元,去年累计销量为36,848辆;即便是丰田bZ4X,年累计销量也有11,641辆。

作为东风日产的合资自主品牌,启辰在去年完成了品牌焕新,全面转向新能源,并计划3年内至少推出6款新车。新战略下,启辰推出全新纯电平台以及首款产品VX6。然而,VX6的月上险量一直徘徊在500辆上下。头炮“哑火”,接下来的新车处境变得更加艰难。

英菲尼迪的电动化转型“尚在腹中”,距离落地还很远。最新进展是去年10月英菲尼迪“新曙光之夜”上,Vision Qe的全球首秀展现其首款量产纯电动车型的设计方向。

至于中国市场,英菲尼迪全球首席品牌官辛宇曾表示:“英菲尼迪将坚定不移地深耕中国市场,并将中国作为战略优先市场持续投入。目前我们正积极筹备、制定计划,并得到了日产汽车的全力支持!” “正积极筹备、制定计划”,折射出英菲尼迪在华电动化转型依旧不明朗。

其实,东风日产早在去年广州车展期间就曾宣布,将推出4款本土开发的日产品牌新能源汽车,包括轿车和SUV,涵盖纯电和混动车型,并且首款新车将在2024年投放市场。

对此有观点认为,电动化产品从无到有,需要长时间的研发和验证,不到两年时间就完成一款新车的落地,那么大概率是采用现有的技术和平台,最大的可能就是换壳启辰。启辰尚且不能电动化向上,换壳启辰的日产品牌新能源车又能有几多胜算,不言自喻。

如何尽快解开电动化困局,无疑是帮助东风日产走出泥沼的重要途径。

其实,东风日产的电动化困局,是日系品牌在华表现的一个缩影。对待电动化转型,日系品牌坚持油电并行,而非all in新能源。但不管什么策略,最终目的都是相同的,那就是赢得销量。

而在中国市场,新能源车渗透率正在快速提升,对于当下的东风日产而言,加快电动化转型无疑将快速获得增量。

去年,东风日产人事变动,周锋接棒高国林任东风汽车有限公司副总裁、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副总经理。今年,日产宣布新的人事任命,原日产汽车公司ASEAN区域总裁关口勋升任日产汽车公司企业副总裁、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总经理,并向日产汽车公司高级副总裁、中国管理委员会主席山崎庄平汇报。

有分析指出,两处重要的人事调整旨在改善日产品牌在中国市场的表现,但究竟能否重新赢得中国消费者的拥抱,依旧是个未知数。

(图/文  网通社 王颖萍)
相关标签
日产 探陆

相关车型

探陆

探陆

23.98 - 30.18

精彩推荐:

    分享到